- 首届(2025年)北京油鸡美食文化节成功举办
- 来自北京、河北、山东等十几家科研机构、养殖、加工和餐饮企业参加了北京油鸡产品展示,提供了清炖鸡汤、参鸡汤、盐焗鸡、果木熏鸡、椒麻鸡、炒鸡、富叶黄素鸡蛋、富虾青素鸡蛋、“年轮”鸡蛋等产品供消费者现场品鉴,种类十分丰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指导,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油鸡研究开发中心(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大兴综合试验站)、北京绿多乐农业有限公司(北京顺义雁户庄科技小院、北京顺义雁户庄农民田间学校)共同承办,并得到了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农村发展中心、北京市畜牧总站、北京市烹饪协会、北京市山区研究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油鸡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刘华贵对记者介绍说,相比普通鸡种35-40天的成长周期,北京油鸡需要饲养110天到120天,散养更是需要140天到150天才能上市。
- “淡季不淡”智慧农业书写番茄供应新篇章
- 科技引领未来,北京农业迈向“四季常鲜”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北京设施农业正依托智能温室与数字技术,实现从生产模式到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升级。下一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将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技术集成与优化,推广到不同的设施类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助力北京设施农业走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未来。通过集成环境智能调控、壮苗培育、水肥定向管理等核心技术,配合标准化株型管理与绿色防控手段,北京成功破解了连栋温室越夏生产的多项瓶颈,不仅实现了番茄的周年供应,也为首都“菜篮子”稳产保供注入了坚实的科技动力。
- 乡村振兴看北京|生态“碳”寻金叵罗村 产业融合“颜值”生金
-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金叵罗村进行了“农业+文旅”的产业融合,依托密云水库的生态自然,绘就“零碳村”的乡村新图景,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称号。在北京市“百千工程”的助力下,金叵罗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社会资源进驻,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种植合作社和民宿旅游合作社火热发展,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经营,发展精品民宿、生态农场、农学教育。金叵罗村的生动实践有力印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根基在于产业的深度融合,灵魂在于文化的传承滋养,而未来,必然由绿色创新引领方向。
- 京郊百千 乡野焙香 北京乡村烘焙市集点燃城乡融合新活力
- 这个饱含乡土气息的面包,以“窑炉慢烤、麦香开花”为特色,瞬间成了全场的焦点,吸引着众多游人驻足拍照,成功将烘焙文化与乡村生活场景连接了起来。”北房博士农场主理人李福利的分享道出了烘焙在连接乡土物产、传承农耕文化与激活乡村经济等方面的多重价值,赢得了阵阵掌声。“烘焙的过程就像在‘翻译’乡村带来的安心与温暖。
- 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昌平区专场展演成功举办
- 本次“乡村大舞台”专场展演的成功举办,为昌平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抒发情怀的广阔平台,立体化呈现了昌平区乡村振兴新成果,增强农民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下一步,昌平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扎实推进以“百千工程”为牵引的乡村全面振兴,支持举办乡村文体活动,把活动办在村里、把资源引入村里、把关注聚焦到村里、把消费留在村里,激发乡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活力,以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本次活动以“品四季乡韵绘百千丰景”为主题,由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办,昌平区委农工委、昌平区农业农村局、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艺术化展现昌平区在实施“百千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程中取得的新成果。
- 2025京蒙消费帮扶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宣传推介活动在京启动
- 助力内蒙古打造乡村农文旅精品线路19条,特色乡村30个,两地游客年互送4000万人次,旅游消费超200亿元。现场重磅推介了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3条内蒙古乡村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让现场的观众领略草原的辽阔壮美与文化的深厚底蕴。宣传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京蒙两地深化产业协作、拓展消费空间、促进文化交流注入了新动能,必将推动京蒙协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 强化实地观摩,推动标准进企落地——北京市第三期农业标准化基地大讲堂成功举办
-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第三期农业标准化基地大讲堂活动在海淀区顺利开展。此次大讲堂以“实地观摩为核心、理论教学作支撑”,打破传统培训“重理论轻实操”的局限,让学员在真实生产场景中吃透标准化技术要点,切实解决了“学不会、用不上”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从业者的标准化、绿色化意识与技术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讲堂内容与形式,丰富观摩场景与互动形式,推动农业标准化技术真正扎根田间地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 北京首个“平安乡村数字网格”落地平谷区峪口镇——“数字京村”再发力,安全隐患“一网清零”
- 全镇已累计整改隐患124项,村民主动整改率达90%以上。“一户一检”精准排查上午9时,东樊各庄村专职网格员敲开村民的家门,对照25项隐患清单逐项检查,并现场拍照上传至“数字京村”系统。“一单到底”线上整改排查出的隐患随即生成专属二维码,村民扫码即可查看整改任务单、隐患详情、整改标准及完成时限,支持“线上报结、线上复核”,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筑牢农机安全防线 护航“三秋”顺利进行
-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高级工程师王立成以“三秋”生产绷紧“安全弦”、守住“安全线”为主题,从做好安全生产重要性、影响农机安全主要因素分析、三秋农机安全隐患预警、农机安全重点提示、如何做好农机安全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集中讲授。当前,北京市“三秋”农机作业已全面展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关于“三秋”农机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切实增强农机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农机风险隐患,保障秋收生产安全,近日,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北京市农业执法总队农机支队联合密云区农机推广站,在密云区组织开展“三秋”农机安全宣贯活动,为当地14家农机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和农机手送上实用的“安全指南”。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保障“三秋”农机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
- 下雨天秸秆怎么办?专家支招,轻松玩转“绿色魔法”
- 人工辅助粉碎:对田间积水严重、局部倒伏人工收获玉米地块,若地块积水已排干但土壤黏重(农机下陷深度>8厘米),可将秸秆人工粉碎(用小型秸秆铡草机,粉碎长度5~10厘米)后,均匀撒施在田间。2.小麦播种要求:小麦播种需推迟1~2天(待土壤沉实),深度4~5厘米(比无秸秆还田地块深1厘米),小麦播种后要根据天气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进行镇压。2.中度积水(有明显积水,轮胎下陷<10厘米)、重度积水(机械无法下田):排水后根据地块情况再作业。
- “寻味天葡探‘密云’间” 北京市品牌农产品矩阵化溯源直播精彩纷呈
-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农村局主办,北京邮政各区分公司、北京市密云区天葡庄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邮政电子商务局承办。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通过持续组织开展北京市品牌农产品的电商溯源直播活动,在保障市场供应安全健康农产品的同时,也为“北京优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产品销量提升探索出创新途径。团队深耕密云乡村,依托电商平台和邮政渠道,将更新鲜、更优质、更安全的特色农产品从田间直供北京乃至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 种下银杏树 引来金凤凰——北京市首个以林下生态养殖为核心业务的新主体落地
- 市畜牧总站将始终如一做好示范点服务和保障工作,推动林下养殖相关标准制定,形成林下养殖“北京方案”。并将继续锚定“农民增收”核心目标,深耕龙湾屯组团新主体,高标准打造林下经济“北京样板”。近日,林下养殖示范点——龙湾屯集体林场与北京市京川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林下养殖标准制定课题”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市林下养殖示范点中首个“集体经济+外部智力”组团发展新主体落地。
- 北京“政企学”联动 国庆研学让“水中活化石”游进孩子心里
- 一群北京市少年宫的孩子们体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生态之旅。同时,这也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赋能’,活动直接为承办企业带来了客源与营收,探索了一条水产保种资源向科普研学、休闲体验转化的新路径,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 “头雁领航栗粒满仓”北京市品牌农产品矩阵化溯源直播怀柔专场暖心启幕
- 在主直播间,品牌好物推荐官陈曦携手两位来自怀柔的“头雁”新农人——“老栗树”主理人李思鹏和“渔阳郡易田间”主理人任一,共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分享。这两位在北京农业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新农人,通过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如何以初心坚守培育优质农产品,不仅打造出“北京优农”品牌主体中的特色标杆,更带动了怀柔区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直播中,他们向观众揭秘了板栗种植的“品质密码”,分享传统农产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为乡村产业注入活力。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平谷开幕
- “WAFI公益林”是大会低碳办会的标志性环节,与会嘉宾通过植树、认领树苗等方式参与低碳办会,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拜耳集团、大北农集团等机构代表共同铸就“一片林”,成为WAFI大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承诺。“WAFI低碳跑”倡导节约用电、用水、用纸,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等日常低碳生活方式。大会采用“1+7+1+N”总体架构,即1场开幕式及全体会议、7场专题会议、1场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40余场平行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涵盖会客厅、边会、创新秀、博览会等多元场景,着力打造国际化、常态化、高规格的农业“达沃斯”,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韧性农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