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地协同创新科技赋能 北京构建粮田有机质提升新模式
- 根据北京市多年监测结果,针对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地力提升难等问题,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合作机制,以科技为支撑,以监测为手段,构建起“校地联合、数据驱动、技术攻关”的耕地质量提升新模式,为破解耕地保育难题提供实践范例。纵深推进:闭环管理,实现成果转化新突破建立“监测-诊断-治理-评估”全链条工作机制:每年度开展土壤指标检测,每半年召开校地联席会议,动态调整技术方案。这种以“平台共享+科技创新”驱动耕地质量提升的实践,为北京市耕地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 “北京瓜 顶呱呱”北京市品牌农产品矩阵化溯源直播活动举办
- 近日,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大兴区农业农村局主办,中国邮政北京市分公司承办的“北京瓜顶呱呱”北京市品牌农产品矩阵化溯源直播活动在大兴区北京老宋瓜王采摘园成功举办。正式开播后,“北京优农”主直播间联动16个区邮政分公司直播间同步开播,形成直播矩阵,全方位展示多品种的大兴西瓜及其他优质特色农产品。活动推出老宋瓜王炫彩西瓜盲盒、特色L600吊秧西瓜及多款精选“北京优农”产品等优惠商品,吸引大量消费者下单。
- 2025北京春季蔬菜优新品种观摩会开幕: 366个新品种亮相创新评选“三好”辣椒
- 本次观摩会集中展示了366个蔬菜新品种,涵盖番茄、黄瓜、辣椒等11大类,重点推介了特色茄果类蔬菜和芳香类功能蔬菜,并创新性地开展了“三好”辣椒评选活动。此次观摩活动所在地北京市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是北京市农作物新品种首试首种的重要平台,本次呈现的品种亮点纷呈:一是新登记品种集中亮相,包括华青75黄瓜、塞利柿180茄子、骁龙815辣椒等。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系列活动之一—2025年春季蔬菜优新品种展示观摩会于6月16日在位于昌平区的北京市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举行。
- 三夏“丰”景|京郊夏玉米高产稳产技术指南
- 规模种植的高产地块推荐采用浅埋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籽粒灌浆期等需肥关键期精准灌溉施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中后期可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一喷多促”作业,通过一次喷施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并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籽粒灌浆。收获可采用机收果穗或机收籽粒两种方式,其中机收籽粒需要玉米籽粒水分降至25%以下,否则易造成籽粒破损率高,影响收获质量和销售。
-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积分存美德 文明树新风
- 柳庄户村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积分账户,共设置了52个评分项,按照“日记录、月通报、季核查、年兑换”的运行机制,引导村民通过积分兑换将文明行为转化为实际收益,以量化积分记录善行义举,以正向激励培育文明乡风,实现村民行为习惯的良性转变。运行几年来,文明积分活动广受村民欢迎,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有力举措。“在做好事攒积分的过程中,村民以实际行动把‘村里事’变成‘家里事’,实现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 三夏“丰”景|京冀农技携手发力 共谱粮食安全新篇
- 依托“田间学校+线上平台”双轨模式,结合行业会议、现场观摩、专家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精准化农民技术培训,促进先进技术快速落地与集成模式广泛应用。专家共享共育现代新型农民双方将整合京冀农技专家资源,组建跨区域技术服务团队。围绕周年粮食高效生产目标,持续优化完善“吨半粮”生产技术模式,并着力扩大示范应用规模。
- 三夏“丰”景|2025年北京市三夏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 广大生产主体应适时抢收小麦,贴茬抢种夏玉米,加强春玉米、甘薯、花生等春播作物管理;强化在田蔬菜管理,根据市场信息提早做好秋茬生产计划和农资储备,通过品种调整和技术落实提高生产效益。
- “北京优农”走进金融街 京郊美味直达都市餐桌
- 百余种“北京优农”品牌特色优质农产品在西城区金融街购物中心广场集中亮相。本次活动以“更新鲜、更优质、更安心”为主题,聚焦提振农产品消费、展示北京农业新形象、让市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提升京郊优质农业品牌影响力。
- 三夏“丰”景|秸秆还田农机出手三夏无忧!
- 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家组和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带来科学方案,做好小麦秸秆还田工作,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为后茬玉米种植打下坚实基础,一举多得。作者:刘京蕊来源:北京市农业机械实验鉴定推广站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让我们充分借助农业机械的力量,科学开展秸秆还田工作,守护好北京的绿水青山,为农业丰收注入强劲动力,共同绘就农业现代化的美好蓝图。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11日开幕
- 以“深化区域协同聚力种业振兴”为主题,突出“区域化、国际化、市场化”三个特点,聚焦现代种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板块”,设置“1+7”会场,举办“1+1+1+10+N”系列活动,旨在深化京津冀农业区域协同发展,挖掘全球优势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为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北京力量。
- 京津冀鲜食番茄黄瓜擂台赛
- 为进一步搭建京津冀蔬菜生产和销售交流平台,切实提升农业经济效益,2025年6月11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丰台区农业农村局在丰台区世界种子大会品种展示基地联合举办“2025京津冀鲜食番茄黄瓜擂台赛”活动。目前,京津冀擂台赛已经连续举办6届,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内的品牌赛事,通过品种遴选、技术推广和销售平台搭建,有力推动全市设施鲜食蔬菜种植面积由300亩增长至7000亩,成为全市主推的高效模式之一,呈现出产业化、集群化的良好发展趋势。其一,活动融入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样品征集范围拓展到辽宁、宁夏、山东等地,赛事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 生物育种产业化再添新动力
- 生物育种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此次丰脉密云龙耘农场的揭牌,标志着生物育种产业化的突出品种、转化体将在北京落地展示,向周边辐射推广应用。北京龙耘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铁英作为本地玉米种业重点企业,对生物技术的行业发展表示充满信心。据悉,丰脉密云龙耘农场作为集科研、生产、示范、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生物育种技术的推广应用,共同推动北京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 副中心优质农产品齐聚 “运河上的通州”好物市集
- 通州区农业农村局组织21家农场带来的优质农产品参与到“运河上的通州”好物市集活动中,与“看·见殷商”展览进行了一场文化与美食的碰撞。通州区属农业平台运河惠农公司还细心地为游客送上印有通州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京农·运河人家”LOGO的购物袋,方便大家逛展采购。国奇能量农场的紫菜花因其稀有的颜色引来众多游客纷纷围观拍照,一时间成为了大运河博物馆旁独有的“网红”打卡点。
- 科学应对干热风 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北京市气候中心根据目前苗情及干热风天气状况,提出以下针对性指导意见:对于目前尚存有2~3片绿叶、处于灌浆高峰期的麦田,如果土壤墒情差,可尽快亩喷灌浇水10方左右,浇水时避开3级以上刮风天气,以免发生倒伏,通过浇水补充土壤墒情,营造农田小气候,增加麦田空气湿度,减轻干热风影响,延长光合时期,促进籽粒正常灌浆,提高千粒重。而11-12日,全市大部分麦区将处于干热风轻度至中度等级。6月10日,全市大部分麦区处于干热风轻度等级。
- 北京农标委跻身市级优秀标委会五强
- 对标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标准转化应用立足北京农业特色,建立设施蔬菜、生猪、淡水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形成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打造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牵头集成高效绿色防控、安全优质生产、产销一体对接的首都“安优鲜”蔬菜标准体系,在37家“安优鲜”基地中应用,提升北京“安优鲜”蔬菜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三、对标农业生产需要,加强标准宣贯推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农标委”在搭建标准体系、组织标准制修订、开展标准宣贯、推动标准落地等领域的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
- 第16届聚焦“北京美丽乡村”摄影作品征集启事
- 征稿主题同绘百千丰景共擘振兴蓝图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承办单位: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北京市文化馆北京摄影家协会四、征稿内容围绕“百千工程”,以“我为北京乡村代言”为主线,聚焦“新主体”“新工程”“新动能”,用镜头记录“百千工程”新画卷,全面、立体、多元反映首都乡村振兴丰硕成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为生动形象展现北京“百千工程”建设成果,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决定继续举办第16届聚焦“北京美丽乡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结合“影像北京”文化活动,广泛发动摄影爱好者、大V、市民、高校学生、科研院所人员、驻村第一书记、涉农干部职工等,走进“百千工程”示范村、提升村、示范片区采风,用镜头记录“百千工程”新画卷,全面、立体、多元反映首都乡村振兴丰硕成果。六、稿酬说明第16届聚焦“北京美丽乡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设“入选”作品100幅,稿酬500元/幅,由北京摄影家协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选。
- 北京:小麦收获倒计时“五良”融合齐冲刺
- 抓好全市小麦后期管理,发挥高产高效示范区带动作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包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关键技术到田到户,奋力夺取夏粮丰收主动权。北京市小麦已全面进入灌浆期,为推动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护航夏粮稳产增收,近日,北京市农技推广站、中国农业大学、市植保站和市数字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在通州区漷县镇组织了“2025年北京市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活动。智慧促增效,智慧化管控平台落地应用,圆形喷灌机和地埋伸缩喷灌等自动水肥管理系统发挥作用,智慧化应用场景在大田落地生根。
- “樱”你而美幸福滋味 北京市品牌农产品矩阵化溯源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主办,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邮政电子商务局承办,旨在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消费者深入了解农产品的源头,感受北京农产品的独特魅力。在直播过程中,各直播间互动频繁,网友们积极参与,纷纷留言询问产品信息,展现出极高的购买热情。北京红樱桃园艺场主播亲自带领网友走进樱桃园,通过镜头让网友亲眼目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为广大粉丝讲解了有机樱桃的特点、营养价值,还分享了有机樱桃的种植过程,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溯源。
- 加快建设农业中关村 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
- 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部市合作推进机制,农业农村部在政策规划、资金安排、试点示范、技术人才、改革创新等方面强化对北京的支持,推动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在京落地。锚定发展目标定位,协同联动实现“同题共答”2020年,北京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以来,逐渐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就是要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依托首都科技人才优势,以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北京农业产业技术难题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政企研合作为纽带,以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出台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开展品种更新换代、土壤改良与质量提升、蔬菜产业提升等“八项行动”,加快构建科技和生产深度融合的服务体系,推动科研院校、推广机构等科技和生产服务主体协同合作,示范并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