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农机合作社“犇”向春耕第一线
-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不仅查看了通州区小麦长势,还讲解了春耕期间农机安全操作要点,对农机库等的安全标志、用电安全进行了指导。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北京地区的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技术人员到农机合作社做好春耕备耕的技术服务工作。在通州区漷县镇苍上村作业现场,北京漷县万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数台中型拖拉机配套施肥机在广袤的麦田里来回穿梭,农机手们熟练地操作着机械,开展冬小麦春季机械化施肥作业,为冬小麦茁壮成长注入充足养分。
- 北京市怀柔区推出服务“三农”便民新举措
- 这一行动不仅为广大农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的管理,为农业生产安全筑牢了基础。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和高效进行。此次免费注册登记服务不仅为拖拉机驾驶员节省了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登记管理,有效提升了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降低了农机事故的发生风险。
- 北京怀柔区: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400公斤
- 怀柔区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广泛宣传国家、市一系列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确保农民能够充分受益。此外,油料作物累计播种面积了1735.9亩,完成了年度播种面积任务的144.66%。截至年底,全区累计播种粮食作物达到了6.67万亩,完成了年度播种面积任务的135.19%。
- 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北京|当科技邂逅田园 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 通过城市农业特色场景营造技术的应用,力求实现花园乡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花所所长范希峰介绍道,“在此基础上,将结合示范区建设开展植物建植、管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升示范点的建植养护效率。据了解,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于2月1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景观休闲与城市农业提升行动,结合首都城市规划,建设集观光、体验、教育于一体的都市农场等城市景观,将城市绿化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 北京市最早一批露地蔬菜种植正式开始
- 露地春茬还将陆续播种或定植胡萝卜、西兰花、结球生菜、紫甘蓝等蔬菜,预计5月中下旬陆续上市。依据去年市场行情和产量来算,亩均效益约4000元。惊蛰已近,全市露地蔬菜生产自南向北有序铺开,将陆续开展结球生菜、西兰花、花椰菜、结球甘蓝等多种蔬菜的播种或移栽作业,蔬菜品类的多元化,也进一步丰富市民的餐桌。
-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 北京市拉开春耕春管序幕
- 来自北京市小麦专家组的专家一块地一块地的分类分析小麦苗情,讲解因苗因墒管理措施。为防止小麦苗情逆转,北京市已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冬末早春管理。据了解,全市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目前平均绿叶长6.1厘米,二类及以上麦田占82.4%,但自去年12月初开始持续近90天无有效降水,2月底全市大部分麦区处于中度气象干旱等级,干土层持续加厚,小麦苗情存在由好转差的风险。
- 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北京|生态农场里的“低碳密码”
-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用于棚内覆盖或堆肥养殖废弃物作为饲料种养废弃物联合堆肥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连栋温室,陈延华向记者展示了新型肥料、农业环境定位监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都市农业、低碳农业等方面的创新研发和成果,其中包括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处理技术与试验。”草莓水肥技术指导(左:郭红,右:陈延华)除此之外,鑫逸农场还全面采用有机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方式进行生态化管理,令这里每年产生的200吨尾菜真正实现零浪费零污染。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连栋温室农业有机废弃物基质化应用鱼菜共生系统今年以来,北京市聚焦各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进包括绿色低碳农业提升行动在内的“八项行动”。
- 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京味农产品搭上科技顺风车
- 近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土特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品质及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图:北京四季阳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园区除了大兴西瓜,近年来,平谷大桃、北京鸭、北京油鸡这些老牌知名农产品也在传统与科技的碰撞中焕发新生。未来,北京市将针对特色地产加工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加强标准化、数字化生产管理和文创品牌设计,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效应,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高端化、高效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 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北京|废料变宝沃土生金:北京土壤改良显成效
- 深翻结合自制有机肥改良土壤为了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土壤质量和作物品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该园区开展了设施瓜菜绿色生产技术全产业链条集成示范项目。据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通过科技攻关与示范推广,在粮经作物和设施蔬菜领域双线发力,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家的帮助下,园区能够自行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有机肥,既处理了废弃物,美化了环境,又显著节省了成本。
- 保护野生动物 共筑生态未来
- 参与生态修复活动,守护绿色家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北京成为“鱼翔浅底、鹤汀凫渚,人和野生动植物和谐”的生态城市贡献力量。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长期致力于水生动物保护工作,通过救治、繁育、放归和科普教育,守护珍稀土著水生动物健康。我国的主题为“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 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北京|焕新品种擎动未来
- 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于2月17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中了解到,北京市品种更新换代行动聚焦粮食作物、蔬菜、林果等产业领域,通过“研发转化—引进示范—推广应用”,筛选高产优质品种,优化生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小麦玉米主推品种平均亩产提高3%、蔬菜新品种平均亩增效5%以上、苹果樱桃等优新品种亩增效15%以上。”刘伟说,“这些年,我们指导园区种水果番茄、水果黄瓜、水果萝卜、口感白菜、高品质尖椒、特色彩椒等新品种,替代了传统品种,采摘的人络绎不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北京银黄绿色农业生态园开展功能性蔬菜试验示范“每次询问基地有什么需求,回答都是高品质、有特色的蔬菜品种。
- 家庭版鱼花果有机生态系统:打造都市中的自然乐园
-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研究的家庭版鱼花果有机生态系统,将观赏鱼、花卉和水果相结合,不仅美化了家居环境,还可为都市人提供返璞归真的生活体验,带去宁静与愉悦。生态系统的多重魅力这一家庭版鱼花果有机生态系统不仅为家居环境增添了自然的美感,还为人们提供了多重感官享受。正如一位体验者所言:“这种生态系统的魅力在于,它让我在家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脉动,仿佛置身于一个微型的自然乐园中。
- 手握采摘地图 星级草莓园随你逛
- 第十一届“北京草莓之星”草莓采摘地图第十一届“北京草莓之星”星奖园区动态地图二维码作者:马欣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通过这张地图,市民朋友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心仪的草莓园区。随着“北京草莓之星”评选活动的顺利落幕,涵盖北京地区135家草莓园区,遍及全市11个区的北京草莓采摘地图出炉了。
- 都市里的“一亩三分田” 中国农展馆变身农业体验乐园
- 结合种植需求推荐优新品种打造优质体验场景技术人员结合农展馆种植需求,解决“怎么选”难题,重点推荐高品质、优口感、有特色的作物品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携手中国农展馆,将展馆内的土地资源巧妙利用,打造出一片都市农业的“三优”示范场景——这里不仅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农作物展示“窗口”,更是市民近距离感受农业、体验农事的好去处。合理搭配布局丰富作物种类打造优良生态场景结合展馆不同区域规划,根据土壤质地特点,综合考虑光热资源,市农技站技术人员为“种什么”出谋划策,优质小麦、彩色玉米等粮食作物、鲜食甘薯、花生等粮经作物与老口味萝卜、菠菜等蔬菜作物融合搭配,充分利用“空闲地”、“边角地”和“林下地”,展示适合北京的优质特色作物种类10余个,打造和谐共生优良生态场景。
- 不负好春光 玉米抢“鲜”上市啦
- 有机鲜食玉米果穗饱满为填补北京本地早春有机鲜食玉米的空白,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品种适配、土壤改良、智能环控、生物防控等技术措施,多管齐下保障有机鲜食玉米安全越冬,抢“鲜”上市。鲜食玉米糖度检测在这草长莺飞的二月,趁着春风正好,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和家人一份特别的美味。我们的北京本地越冬有机鲜食玉米,跨越季节的“结界”,在二月与你惊喜相遇。
- 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北京 |神秘“小东西”竟藏着农业大智慧
- “小东西”全称为宜机化日光温室东西垄栽培水肥变量精准灌溉管理系统。来自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的智慧水肥团队,正争分夺秒地筹备搭建“小东西”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为这片土地注入创新活力。“目前我们的系统以水肥精准管控为核心,建立了完善的物联网监测体系,后续还会连接宜机作业、智能环控等生产管理关键环节,融合海量生产数据,打造一套更加智慧的技术模式。
- 一场农田里的新闻发布会
- 2024年,北京市拨60人的编制成立农业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专门研究农业农村领域的科技发展规划、科技体制改革、核心技术攻关等工作。春耕时节,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北京四季阳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日光温室里,工人正将一粒一粒发芽的西瓜种子分别拨到半填基质的育苗盘里,种子在这里培育之后再移入大棚种植,可以大大提高出芽率和成活率。
- 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赋能,“京”彩纷呈,北京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 便携式番茄糖度无损检测设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专家、北穆家峪科技小院负责人梁浩介绍,在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项目与蔬菜产业提升行动的大力支持下,农科院成功构建了科技引领的优质水果番茄稳产高品质技术模式,并打造了高效生产技术标准化基地。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于2月17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蔬菜产业提升行动,优化蔬菜产业布局,为首都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密云区作为市级打造口感西红柿产业集群核心区,在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品牌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链条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