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味清明:北京油鸡与“年轮”鸡蛋的完美邂逅
- 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时节,来到北京绿嘟嘟农场,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更能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油鸡“年轮”鸡蛋。他们坚持使用农场自产的有机饲料喂养油鸡,这些饲料富含北京油鸡生长和产蛋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今天我们就来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绿嘟嘟农场,探访这里的北京油鸡和它们产出的独特“年轮”鸡蛋,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 节气走乡村|天清气明走京郊,农耕体验在李桥
- 除了采摘和美食体验,园区内设置了羊肚菌文化体验区,通过展示羊肚菌的历史、种植变迁以及与当地文化的关联,让市民们在享受采摘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这一食材的文化背景。在这个充满农趣的时刻,3月30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联合顺义区农业农村局特别组织了“节气逛乡村•幸福等着您”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活动将农耕文化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在传承农耕文化的同时,让人们看到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打造了春耕与春收同框出镜的乡村新场景。在这里,市民们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清气明走京郊,农耕体验在李桥”暨顺义区李桥镇第二届羊肚菌采摘节活动。
- “春意满京郊 分享在北宫”北京市乡村新场景首场推介活动春分举办
- 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丰台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丰台区北宫镇党委主办的“北京市乡村新场景”宣传推介首场活动暨“春意融融、乐享北宫”春分文化活动在北宫镇中华名枣园举办。燕鸟衔春归趣味游园“春意融融”健步走终点回到文化广场,参加活动的群众凭着打卡互动集攒的印章可以免费参与一项非遗传统文化手工体验活动。据丰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台区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发挥农林优势,谋划开展务实高效、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用好中华名枣园、北京园博园、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千灵山、世界花卉大观园、绿野仙踪郊野公园、南宫地热博览园、稻田画等文旅资源,推动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干在实处的精气神扎实推进丰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 春分,一起探访北京蛋鸡家族!
- 截至目前,全市蛋鸡养殖现代设施化率达80%以上,产能965万只,鸡蛋产量达13.84万吨。作为扛起中国蛋鸡种业创新大旗的“老大哥”,峪口禽业成功培育和推广了“京红、京粉、京白”等系列蛋鸡品种。料槽喷液机器人按时喷洒着菌剂,为蛋鸡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 节气看乡村——净化土壤待春风 以虫治虫护农耕
- 十字花科植物最爱招惹蚜虫,而菊科植物具有天然的驱虫性,番杏也因为自己像菠菜一样的涩味,不招害虫喜欢,将这些蔬菜间隔种植,就形成了天然屏障,大大降低了害虫的流窜为害。它用体内的各种生物酶,将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充分释放,同时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加上它在土里的“辗转腾挪”土壤就会更加松软肥沃,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营养。授粉熊蜂为土壤“提纯”,搭建“原始”生态环境惊蛰,正是土壤干湿得宜的春耕好时节。
- 节气品农味丨雨水节气 品尝青韭与五彩韭的清新美味
- 为了重温那份独特的老北京味道,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老北京青韭恢复试种工作。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青韭是京城中的奢侈品,而今,经过农业技术的推广,我们得以再次品味这独特的味道。对于那些曾经品尝过青韭美味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蔬菜,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回忆的载体。
- 节气探农事丨雨水节气 蔬菜生产管理提示
- 日光温室早春茬喜温性蔬菜的定植2月中旬开始,京郊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黄瓜、茄子、辣椒等喜温性蔬菜将陆续开始定植,广大生产主体要围绕精细整地、适时移栽、合理稀植、强化管理等方面做好日光温室早春茬喜温性蔬菜定植期管理。三、保证秧苗质量,定植前7天左右进行低温炼苗,温度逐渐下调到白天15~20℃、夜间10~12℃,定植前1~2天选用适当药剂对秧苗进行植保管理,重点防控蓟马、粉虱等小型害虫及霜霉病、立枯病等病害。日光温室越冬茬果菜类蔬菜管理首先要做好保温防寒,以防寒流和连阴天天气对作物造成伤害,保持白天25~30℃、夜间12~15℃,10厘米地温应在15℃以上。
- 丰盈“钱袋子”富足好日子
- “合作社现有社员243户,种植户一个温室种植草莓的收入有3-4万元,现在通过套种,每个温室又增收8000-12000元。精品民宿、“原味番茄”“草莓+”……培育发展“土特产”为农民增收装上了强有力的引擎。现在,尖岩村又发展精品民宿,种起‘原味番茄’,日子过得‘节节高’。
- 冬至|未消残雪迎冬至 饺子腾腾话团圆
- 第十四届聚焦“北京美丽乡村”摄影展全忠新摄冬日景色也迷人凌福平摄花海的明天更美好王冀昌摄平谷王辛庄镇初雪王东宝摄前鲁小院田园雪景赵启娴摄清扫作业姚建元摄山里冬储覃世明摄十三陵水库雪景宋建国摄雪色长城卜向东摄张镇大集勾海风摄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供稿。
- 驻村好干部 共拓振兴路
- 从2015年开始,全市陆续选派了六批2100余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8年来,他们扎根乡村,真干、实干、苦干,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了一个个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戏曲学院学生在四渡河村中演出■盘活老山楂实现新发展“来,尝尝我们村的山楂叶茶。在杨晓磊的带动下,大岭村还要探索“林果+文旅”的发展模式:建设“山楂主题”休闲农业示范园,打造以“山楂”为主题的美丽休闲乡村,让小山村的全面振兴道路越走越宽。一拨又一拨中国戏曲学院的师生来村里演出……犹如一股新风,吹拂进乡村,四渡河村变了:在家门口观看科班学生的戏曲表演,对村民来说已不是新鲜事。
- 24节气京郊之美 秋分|燕将明日去 秋向此时分
-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至,既浓郁了秋意,又平分了昼夜。秋分过后,夜渐长日渐短,农田果园里稻熟果香,农民们的笑颜倒映在丰收的汗水里,一派喜庆繁忙。
- 24节气京郊之美 白露|白露秋分夜 一夜凉一夜
- 提到白露,大家一定听过《诗经》中广为流传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节气,此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是秋季闷热与凉爽的转折点,老话讲“一场秋雨一场寒”便是形容白露时节的气候特征。而对于农民来说,白露也意味着格外地忙碌,他们要抢抓农时,收割稻谷,也要开展秋冬蔬菜种植管理农事活动,田间地头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
- 北京籽种 国际范儿
- 其中“京麦系列”“京科糯2000”“京红1号”“沃德188”等“京字号”品种,不仅持续领跑全国,也成为本市自主培育品种走出国门的“排头兵”——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供图杂交小麦跨国扎根1992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相关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小麦光温敏不育种质,创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在国际杂交小麦领域面临的重要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中实现了新突破。此后,“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试种成功,JM6-3率先在乌兹别克斯坦通过审定,成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际上审定的第一个杂交小麦品种,实现了“零”的突破。2023年起,北京聚盛源养殖场每年向越南出口鲟鱼苗2000万-3000万尾,“京字号”品种打开了新的国际市场,未来将在水产领域持续焕发光彩。
- 立秋赏鱼正当时 “金鱼帝王”添兴致
- 王字虎头金鱼高耸的头瘤如王冠一般,彰显身份尊贵。偶尔,王字虎头金鱼也露出憨态可掬的一面,胖墩墩的样子,大大的眼睛真可谓虎头虎脑、虎目圆睁。王字虎头金鱼作为北京金鱼的代表品种之一,属蛋种金鱼虎头类精品。
- 节气京郊之美|蝉鸣鸟叫万物生 一枕新凉一扇风
-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平谷小桃农胡小飞摄延庆沈家营冷凉气候下种植的西瓜八月份上市董建利摄为桃脱衣杨先灿摄“抓地”市民在顺义前鲁体验水稻人工除草赵启娴摄幸福象花儿一样,七孔桥花海武辉摄延庆张山营果园地里栽小葱赵粤来摄霞云岭立秋日出张永顺摄荷言荷语梦幻之境李宗印摄丰台右安门街道首届民俗文化周暨中顶庙民俗文化节张保旗摄辛勤育新苗覃世明摄群鹅起舞孙善明摄夏日即将落幕乔健摄菜篮在手雨天也快赵华摄忆莲周明星摄玉渡山清凉谷张博摄朝阳区南十里居昨日今朝汪文南摄绿色怀抱,门头沟妙峰山镇马生良摄金山银山十三陵水库郑文玲摄怀柔慕田峪夜长城卜向东摄平谷农田刘杨洋摄北京美丽乡村网供稿。立秋之后,大地万物渐熟结实,开始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 竹荪落户北京城 技术“点亮”发展路
- 林下竹荪栽培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技术相对稳定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先后在密云、顺义、大兴等区建立示范点,开展林下竹荪生态种植模式示范。发展“林下竹荪仿生栽培技术”新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将树枝、木屑、稻壳、稻草、玉米芯等粉碎后作为菌类的基料废物利用,出菇后的竹荪培养料能为林地提供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林地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菌林共育”的生态模式,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效合一的新兴产业模式。自2015年开始,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北京市菌类创新团队着手引进竹荪栽培,相继开展了品种比较、培养料优化、栽培设施及模式筛选,通过试验,集成了“林下竹荪仿生栽培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