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节气看乡村

小暑觅清凉 京郊来休闲

发布时间:2023-07-11 09:51: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魏昕悦 张庆华 | 责任编辑:王静

当风里热气明显增多,小暑时节就到了。街道上、空气中、房间里,热气在聚集、升腾。在京郊乡村,却有很多地方藏着清凉、舒爽。寓教于乐的生态农场里,水汽氤氲,草木蔬果里饱含着孩子们欢乐的期盼;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里,荷风送香,动静皆宜是都市人向往的世界。小暑来,寻清凉,这是一个走进山野乡土、融入山水自然的好时节——

生态农场内圆形多层式管道水培装置

生态农场学农事

暑假将至,不少家长将目光投向了生态农场,打算带着孩子开启一场生态农业体验之旅。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副总经理甄卞说,“现在研学游是热门!我们推出的暑期研学和劳动体验活动,备受青睐。”

作为以科技感出圈的生态农场,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里有着无土栽培种植、蔬菜立体栽培、设施果树等多种现代生态农业场景。鱼菜共生区里清江鱼在水里撒欢、小番茄和辣椒枝繁叶茂,“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场景在这里真实呈现。甄卞介绍,在科技园内,凋落的植物根茎、果树枝条都能通过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实现生态反哺。这些前沿的农业科技知识,也被融入暑期研学和劳动体验活动中。

“这是迷幻芳草园,用各种花草打造的芳草趣园。立体栽培,可以自动旋转,非常受孩子们喜爱。药食同源区域,能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盆栽。给食用菌菌袋装基质,种在阳台,静待其破袋而出。给葡萄藤、苹果树、梨树剪剪枝,去地里挖挖红薯、拔拔花生……”甄卞边走边介绍生态农场中的体验项目,孩子们在一次次动手动脑中,不只是体验田园生活,更能学习农业知识,感受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魅力。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有39家农场主体被授予“北京市生态农场”称号,获评农场总面积达1.98万亩,广泛分布在12个涉农区的31个乡镇。截至2022年底,北京已有7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农业生态理念、农业高新技术正在通过这一全新农业休闲业态,走进千家万户。“它是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也是探索首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北京市推进生态农场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将培育500家左右市级生态农场。下一步,将探索构建一套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让生态农场成为加快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的典型样板。

休闲乡村忆童真

今夏,高温天气比往年多了些,城市里翻涌着滚滚热浪,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却享受着习习清风。

2014年起,金叵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小村子也开始积极探索乡村休闲旅游。在占地约450亩的有机农场里,小朋友们或尽情撒欢儿,或坐上最爱的“金叵罗号”小火车去观看动物跳水表演;大朋友们则在绿色长廊下坐看云卷云舒,在林间烧烤,吹着山风、喝着啤酒撸着串……

2020年,北京市启动实施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邀请广大市民走进京郊,“逛京郊、品京品、享京韵”。金叵罗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围绕金叵罗“贡米”、樱桃、有机蔬菜三大特色产业,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樱桃采摘园、小米种植园、金叵罗农场及特色民俗接待。村庄休闲农业业态不断升级,吸引城市创客融入村庄,飞鸟与鸣虫农场、老友季花园民宿、蓝海咨询“乡村会客厅”、西口研食社甜品工作室、北青传媒自然教育、亲游科技“亲子小院”纷纷落户乡村,组成金叵罗村“第11生产队”。

为不断提高每个农户的经营水平和能力,村里联合亲游科技公司定制培训、挖掘主题,打造了以“柴锅·露台·菜园·饭团”为主题的“春阿姨小院”、以“手工·果园·贴画·猫咪”为主题的“太阳花小院”、以“玩泥·露台·DIY·剪纸”为主题的“葫芦DIY小院”等个性化民俗接待户,丰富休闲农业体验场景。“除了给大人和小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有机农场,暑假来这里,还可以戏水,观看皮影戏、露天电影,制作小米酥、体验农场夜游,畅游花园、插花等。”金叵罗农场宣传员黄成晏介绍,今年村子里还引入了共享单车“小蓝”,扫一扫就能骑行漫游。

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是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还要大力提升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美丽休闲乡村,培育一批乡村民宿+产业提升的典型。”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环视京郊大地,像生态农场和美丽休闲乡村这样的发展新模式、农旅新业态不断涌现,科普与体验融合,城市与乡村“牵手”,加速着首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铺展了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北京美丽乡村网供稿  作者:魏昕悦 张庆华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