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节气看乡村

北京籽种 国际范儿

发布时间:2023-09-08 10:17: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魏昕悦 王震华 高梦圆 | 责任编辑:王静

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自2010年首次提出打造“种业之都”以来,北京市依托首都优势,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当前已基本形成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种业体系,并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种子选手”。2022年,北京市育种发明专利授权359件,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京麦系列”“京科糯2000”“京红1号”“沃德188”等“京字号”品种,不仅持续领跑全国,也成为本市自主培育品种走出国门的“排头兵”——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杂交小麦跨国扎根

1992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相关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小麦光温敏不育种质,创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在国际杂交小麦领域面临的重要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中实现了新突破。2009年6月,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主动联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希望开展合作,提高小麦产量,自此杂交小麦开启了海外生活。此后,“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试种成功,JM6-3率先在乌兹别克斯坦通过审定,成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际上审定的第一个杂交小麦品种,实现了“零”的突破;“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大面积展示示范,最高增产达50%以上。如今,覆盖南亚、西亚和中亚区域的北京杂交小麦联合测试示范网络已经初步建立。

鲜食玉米“行”遍五洲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上,被标记得密密麻麻。全球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京科糯2000”的身影。自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以来,“京科糯2000”一直是国内种植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鲜食玉米品种,累计已超过1亿亩。“京科糯2000”还走出了国门,成为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导品种,仅越南每年种植“京科糯2000”就超过百万亩,占越南种植面积60%以上,深受当地喜爱。

生物育种大豆成出口“新秀”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一直以来聚焦大豆的生物育种技术,其研发的生物育种抗除草剂大豆DBN9004和生物育种大豆抗虫性状产品DBN8002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获得阿根廷政府的正式种植许可,这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育种大豆产品接连走出国门,中国企业生物育种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北农生物技术与阿根廷、巴西当地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生物育种大豆为南美洲种植户带来了更多生产效益,也为大豆国际化战略落地提供了强力支撑。

优质种鸡“首飞”非洲

2023年,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培育的1.55万只“京红1号”高产蛋鸡和1000只“沃德188”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跨越重洋,顺利抵达坦桑尼亚,这是我国自主培育的高性能肉种鸡和蛋种鸡首次走出国门,实现了国产肉鸡蛋鸡品种出口“零”的突破。峪口禽业先后培育了“京红1号”“京粉1号”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产蛋鸡配套系,2021年又培育出“沃德188”快大型白羽肉鸡配套系,填补了国内快大型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的空白。峪口禽业正积极推进与东南亚、中亚、非洲畜牧企业的品种技术交流,又一个“京字号”品种播撒国际市场。

鲟鱼界再现国际“潜力股”

作为最早进军鲟鱼养殖产业化的城市,北京市鲟鱼储备量丰富,2022年全市鲟鱼产量为1.8亿尾、约占全国的70%。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又陆续研发出杂交鲟“鲟龙1号”和“京龙1号”等鲟鱼新品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鲟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越南的鲟鱼养殖户对兼具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势的北京杂交鲟鱼苗高度认可,北京海关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也不断推动与越南达成长期合作。2023年起,北京聚盛源养殖场每年向越南出口鲟鱼苗2000万-3000万尾,“京字号”品种打开了新的国际市场,未来将在水产领域持续焕发光彩。

国际舞台聚“京”彩

金秋北京,瓜果飘香。在这美好的时节,即将迎来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自1992年以来,北京市已经举办了二十九届种业(种子)大会。“三十而立”的种业大会,将见证北京种业发展的高光时刻。

据介绍,本届大会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种业振兴北京先行”为主题,拟采取“1+1+6+3+X”的展会模式,设置1个开幕式、1场国际种业论坛、6场专业论坛、3个专业展览以及多项专题活动。

历经三十载,北京种业大会为推进国家种业振兴和国际合作进程开辟了新赛道,也为种质资源引进来、创新成果走出去提供了更大的国际化舞台。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京字号”籽种漂洋过海,在全球的广阔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绽放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更加绚丽的风采。

北京美丽乡村网供稿   作者:魏昕悦 王震华 高梦圆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