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70丨玉米科学家的金穗人生
- 他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一位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育种者。今天的《我为北京乡村代言》,让我们走进通州种业园的玉米育种基地,听一听赵久然的“玉米人生”。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69丨用“新农具”播种农业新未来
- 她扎根讲台25年,用物联网、智能温室等都市现代农业技术作为“新农具”,为一代代“新农人”播下科技的种子,静待乡村振兴的繁花盛开。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王月英教授却始终坚持培育“智慧种地”的“新农人”。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68丨老村新邻 共筑未来
- 关恩僖以设计唤醒乡土,以民宿连接城乡,让辛庄村既保留着传统的淳朴自然,也洋溢着现代的美学静好,更展示和传递了一种归心于田、归属有根的生活。民宿主理人关恩僖是其中创客代表。“百千工程”示范村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游人如织、创客成群。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67丨“售”出红火光景,“宿”造美好生活
- 他以挖掘密云优质农产品为起点,打造出“电商销售+种植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今天的《我为北京乡村代言》,一起走进张雪松的故事,看看他如何发挥头雁作用,让密云的好山好水变成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66丨小药草种出“致富良方”
- 她创办的“草根堂”,种的是济世本草,扎的是浓浓乡情。她叫杨平,用一颗“本草心”,让故乡的土地生金,带着乡亲们走出一条芬芳的致富路。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65丨 数字背篓 青春接力
- 从物质的背篓到数字的背篓,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上世纪50年代,共产党员王砚香带领职工翻山越岭,用背篓为分散居住的村民运送生产生活物资,逐步形成“不怕吃苦、艰苦奋斗、全心服务、一心为民”的红色背篓精神。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是红色背篓精神的发源地。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64丨舌尖上的乡愁:找回记忆中的北京刺瓜老味道
- 在追求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浪潮下,许多承载着老北京人记忆的传统蔬菜品种曾一度消失在主流市场。如今,伴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老口味蔬菜品种挖掘与示范推广工作的开展,曾经作为皇家贡品的北京刺瓜重新回到了百姓餐桌。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62丨造梦田野:一个造型师的生态美学
- 她不仅建造了一座法式田园般的生态农场,更打造了一个无数都市人向往的、每年“只存在三天”的梦中小镇。从打造演员的精致妆容,到塑造大地的自然肌理。曾经的影视造型师李羽晴,用十三年的光阴将400多亩土地绘制成了一幅生态可循环的“自然美学”画卷。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61丨新农人·爨舍梦
- 他不是简单的民宿老板,他是乡村文化的守望者,是用创新唤醒故乡的新农人。从一方小小的院落起步,用“民宿”作为载体,将他心心念念的“爨”文化一点点装进去。带着十年旅游行业的积淀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他选择回归故里。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58丨红色王场村的多彩振兴路
- 走进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走进平南地区唯一完整保存的抗战地道遗址,看这里如何用红色资源激活乡村振兴新路径,一同感触王场村的多彩之梦,感受别样的绿色之韵,感悟伟大的红色之魂。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57丨烽火马栏: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 如何让不朽的红色精神焕发新的生机。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被誉为“京西红色第一村”。马栏村依托历史遗迹深挖红色资源并引入多媒体技术,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不仅吸引了每年十万人次的客流,更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无限机遇。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56丨用数字技术激活乡村“红色动能”
- 科技赋能,让红色记忆穿越时空。曾经的互联网人闫玮,将AR、VR等数字技术融入对京西门头沟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之中,不仅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红色气息,更找到了一把开启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今天“我为北京乡村代言”走进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听听闫玮的红色“产业经”。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55丨文化之光点亮乡村振兴路
- 入选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提升村以后,稷山营村不断夯实文化“软实力”,积极打造经济“新引擎”,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在顺义区赵全营镇的稷山营村,文化创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点亮乡村生活、推动产业融合的“金钥匙”。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54丨 山水不喧 自有回响——第一书记刘涛的驻村手记
- 推开山水的门,剪出振兴的图,怀柔区九渡河镇石湖峪村,是一个被长城与森林拥抱的古村落。驻村第一书记刘涛,用短视频点燃流量、用民宿联盟开启线上平台、让非遗剪纸跃上村标,用一份坚定的信念让沉睡的山水与文化“活”了起来。今天《我为北京乡村代言》,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第一书记”的驻村手记。
-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051丨“小鸽子”飞出大产业
- 在成功推动企业从北京顺义总部拓展至全国、建成五大全产业链基地,见证了中国首个自主种鸽“天翔1号”诞生后,又有了新目标——成为全国农业百名优秀主播。如今,她积极活跃在镜头前,向全国消费者展示“小鸽子”背后科技赋能的大产业,让充满烟火气的京城优质农产品“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