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科技赋能“农芯” 文旅融活“乡脉”——走进北京市“百千工程”示范村周庄子村

发布时间:2025-11-24 14:41:08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作者:张庆华 | 责任编辑:王静

漫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周庄子村,玫瑰花傲然绽放,如晚霞般绚烂;村民三三两两坐在门前,闲话家常;不远处的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里,直播热火朝天;咖啡厅飘出桃桃拿铁的独特香气,游人悠闲小坐;文创工坊“叮叮铛铛”的敲打声,节奏轻快……从人居环境提升、闲置资源盘活,到产业多元发展与村民就近就业,周庄子村在“百千工程”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周庄子村。

2024年,“百千工程”实施以来,周庄子村以“绿化美化清洁化、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开展全域提升。

“以前道路坑洼积水,边沟占道,车不好过,晚上更看不清,现在真是大变样。”村民陈凤芹指着眼前平整硬化加宽后的道路,开心地说道。“早晨起来晨练,遛弯,路边都是花儿,可舒心了。”

近期,覆盖周庄子、西柏店、吉卧等核心片区的桃花源风貌提升二期项目边沟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大兴庄镇相关科室负责人马经纬介绍,改造后片区排水效率将提升60%以上,有效保障了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运营,显著改善了乡村道路通行环境,也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午9点,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的直播间内,村民李海霞准备开播。面对镜头,她从容自信推介着平谷的特色农产品。而半年前,她还是一名直播“小白”。

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正在进行电商培训。

这一转变始于2024年。大兴庄镇通过“强链、补链”的模式,携手中国供销集团,将镇域内闲置场馆及周边林地、草地、园地系统整合,打造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把“闲置存量”化为“发展增量”。这里不仅是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营的万兆光纤村播产业园,还配备了选品中心、元宇宙直播间、共享直播间等,构建了完整的“直播+”生态。

“一开始镜头都找不准,现在能独立完成直播,多亏了免费的电商培训。”李海霞说的正是园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网红”乡村再就业电商主播培训。45天的系统课程,从理论到实操,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学,让她掌握了新技能,生活也悄然改变。如今,她不仅在村播产业园直播,还走进桃园,参与平谷区多场重要活动的直播。“收入很可观。最让我高兴的是,今年夏天在自家和邻居桃园直播,大桃销售额增加了近20%。”李海霞笑容灿烂,“好多乡亲都跟我说,你今年在这儿播,明年上我这儿来播!”

产业园负责人何喜介绍,运营以来,园区已吸引254余家企业聚集,主播200多人,开展2000余场电商直播培训,累计培训超1万余人次。地下一层的40个共享直播间,免费向村民和学员开放,让数字基础设施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工具。

周几咖啡厅。

不远处的周几咖啡厅,同样是村庄变化的缩影。主理人郭晓静见证了周庄子村从传统农业村向文旅融合发展的转变。“我们将平谷大桃与咖啡相融合,推出的桃桃拿铁、蜜桃乌龙茶等成了爆款。”她表示,自周庄子被评为“百千工程”示范村,尤其是进入2025年以来,咖啡厅的日均营业额增长了2000元。“十一”假期期间,咖啡厅的日均营业额突破1万元左右,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骑行经过的游客刘彦彩感叹,“这里环境真不错,小坐一会儿喝杯咖啡,特别惬意。”此外,定期举办的大合唱、跨年音乐会等活动,让这里成为乡村文化表达的窗口。

文创工坊内村民在制作版画。

由村民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博陆城创艺云阁文创工坊,现在已成为村中一景。在匠人的指导下,村民们学习铜板雕刻、拓印成型等创作。“年初,大兴庄镇的扶持政策和周庄子村的资源条件吸引了我们。租用村民闲置房屋,既解决了场地,又为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工坊负责人贾广宇说。他们致力于将平谷历史文化、非遗技艺融入创意设计,打造“体验+创业”的双驱动模式。游客可沉浸式参与制作,工坊则定期免费培训,孵化文创人才,形成“学习—创作—创收”的良性闭环。

焕然一新的桃花川书画院,与周边景观相映成趣。改造后的院落集文化创作、科普教育、艺术交流于一体,由中国科学院文联副主席周春民担任院长,连续举办多届的“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品位,更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除了政策资金支持,各类专业人才的加入为我们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村党支部书记周新军表示,随着村庄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专业人士来到周庄子村。“未来,民宿、餐饮、面包坊等服务业态将陆续落地,村庄业态会更加丰富。”

作为“首都桃花源”示范片区的核心,周庄子村与毗邻的良庄子村形成优势互补:前者聚焦直播电商,后者发力民宿集群。借助“平谷农业中关村”科创优势,两村带动周边8个提升村销售农产品超千万元,形成了区域联动、协同共进的态势。

周庄子村的实践,是“百千工程”从“从整治村庄到经营村庄”的鲜活体现。科技赋能农业“芯”,文旅融合文化“脉”的双重创新模式,盘活了闲置资源,构建了可持续产业生态,探索出“科技赋能农业、文化振兴乡村”的可复制路径。

周庄子村村景。

平谷区委农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路卫红表示,随着“百千工程”的深入实施,在周庄子等村引领带动下,平谷区越来越多的乡村正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于科技农业、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等赛道,呈现出环境提升、产业兴旺、人气聚集、百姓增收的全面开花之势。

未来,随着“首都桃花源”示范片区与“平谷农业中关村”的深度联动,周庄子村的“小村庄里的大变革”,必将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更丰富的“北京样本”。

作者:张庆华/文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