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店真“牛”|房山人私藏的清真老店被我挖到!
发布时间:2025-08-06 13:35: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震华 韩国娟 | 责任编辑:王静在房山区,窦店村的“明星范儿”可不是吹的——这里既有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更藏着一串让父老乡亲牵挂的老味道。今天,咱们就跟着窦店老吴这位“本地通”,走进村里的老字号——迎宾楼,解锁那些藏在新时代乡村里的美味密码。
一脚踏进“时光里”的迎宾楼,这里不光是饭店,更见证了窦店村的发展,多少企业团建、家庭欢聚都在这儿留下了回忆。作为村里的“人气担当”,迎宾楼是本地人办家宴、会朋友的首选。今儿咱就直奔主题,尝尝他家的拿手菜,桌桌必点的招牌美味,每口都是功夫。
先上的是芝麻羊肉。端上来时盘子还带着点热乎气,金黄的外皮裹着密密麻麻的白芝麻,阳光照过来,油光锃亮的,看着就馋人。筷子刚碰到,“咔嚓”一声轻响,酥皮应声裂开,里头的羊肉馅露了出来,还带着点热气儿往上冒。咬一口,芝麻的焦香、酥皮的脆香先占了舌尖,紧接着是羊肉的鲜,一点膻味没有,反倒带着股子奶香——原来师傅选的是羊里脊,和馅时还秘制调味,裹上酥皮又用蛋液封了层,煎的时候火候掐得恰到好处,外酥里嫩,一点不柴,这菜啊~看着讲究,吃着舒坦。
紧跟着上桌的红烧牛尾被炖的浓油赤酱,诱人的酱汁包裹着肉块儿,刚端上来,肉香就往鼻子里钻。这道菜火候拿捏是关键,因为牛尾的肉嫩筋滑,火大了之后会过于软烂,失了筋骨和嚼劲;火轻了肉嚼不动,筋像橡皮筋。得先把牛尾泡上俩钟头去血水,再来焯烫一遍,然后小火慢炖,火候拿捏到位,才能得到肉软嫩筋弹牙的牛尾,而且适合“武吃”直接上手!那才香呢~~这可真是下饭神器!
醋溜木须一上桌,酸香先抢了风头。这菜看着简单,鸡蛋、肉片、木耳混在一块儿,却是清真馆子的“试金石”。别瞧家家都做,能把醋香、酱香、蛋香揉得恰到好处,才是真本事。夹一筷子,鸡蛋嫩滑,舌头一碰就散;肉片切得薄,浸足了酱汁,却不柴;最妙的是那醋味,刚入口时有点冲,咽下去却回出点甜,一点没盖过酱香,反倒把油腻去得干干净净。就着这菜,能吃下半张烙饼,舒坦!
还有一道炸羊尾,绝对是颠覆想象的创新甜点!初听“炸羊尾”,莫名好奇,却心中惴惴,想想羊尾油的样子,有点“望名却步”。窦店老吴解释道“咱过去啊是真有羊尾油,不过现在呢,生活品质提升,咱不需要这样的脂肪了,这就改了做法,您先尝尝,尝尝就知道了。”于是,我鼓起勇气咬开金黄的外皮,哎?里头竟是绵密香甜的豆沙馅!嘿,没有想象中一嘴油的情况发生,甜而不腻。这道中式餐后甜品,既留住老手艺,又符合新口味。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盘子见了底,老吴自豪的说:“您觉着眼跟前这些菜够味儿?那是因为食材底子好。就说这红烧牛尾、芝麻羊肉,用的肉都是咱窦店益生的肉,新鲜、地道。咱村守着自己村集体的牛肉养殖场和加工车间,那能有不好吃的道理?”
原来美味的秘密都在从农场到餐桌的坚守!老吴说“下次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养殖场、加工车间,好食材才能出好菜,这是咱迎宾楼的底气。”从见证岁月的老招牌,到藏着巧思的家常菜,迎宾楼的每道菜都裹着窦店村的烟火气与匠心。如果你也想尝尝这份“有留恋”的味道,不妨来窦店村走走。下次,咱们跟着老吴去探秘食材源头,解锁更多窦店美味故事!
作者:王震华 韩国娟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