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普|藏在地下的“秘密档案”之“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的‘骨架’”
发布时间:2025-03-17 15:08: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土壤机械组成,也称为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粒级(如粘粒、粉砂粒、砂粒)的比例和分布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土壤中不同粒径土粒的组合情况,就像建筑物的骨架,支撑并影响着土壤的诸多特性。它反映了土壤的砂性和粘性程度,是土壤基本性质之一。
土壤中的土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黏粒(<0.002毫米、粉(砂)粒(0.02~0.002毫米)和砂粒(2~0.02毫米)等。砂粒个头较大,手感粗糙,透水性好但保水性差;粉粒大小适中,手感细腻;黏粒则最为细小,具有很强的黏性和保水性。不同比例的土粒组合,造就了不同的土壤质地,常见的有砂土、壤土和粘壤土和黏土。根据实验室检测得出的土壤中不同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在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表上查得土壤质地名称,土壤颗粒分类标准和土壤质地分类见下表。
土壤机械组成在土壤形成和土壤的农业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肥、气、热的保持和运动,并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和研究土壤机械组成对于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农业生产中,能指导我们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制定科学的施肥灌溉方案;在生态保护领域,有助于理解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等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