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三农

北京第二届食用菌文化节开幕

发布时间:2024-10-28 14:46: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10月26日,北京第二届食用菌文化节活动在昌平区开幕,活动以“蘑幻之旅打造城乡现代生活新空间”为主题,旨在充分践行大食物观,集中展示京津冀食用菌创新团队成果,擦亮北京都市农业的食用菌品牌。通过本次文化节活动,打造了食用菌产业新优势,培育了农业发展新动能,拓展了城乡现代生活新空间,并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三地食用菌成果共享和协同发展。

开幕式上,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介绍,食用菌作为北京“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2023年,我市食用菌总产量6.6万吨,产值 3.7亿元。近年来,在团队的创新推动下,食用菌产业在种业创新、高产创建、产业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累计带动全市3000多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不断创新思维、加强合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共同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1年,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领导下启动,按照“种业创新、生态循环、提质增效、产品安全”的工作思路,开展主栽和珍稀食用菌优良品种的创制及优新技术研发应用。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研究员介绍,近两年食用菌团队公布了国际上目前最完整的香菇异核体高精细基因组,开发了香菇和大球盖菇MNP分子标记,为品种溯源和精准鉴定奠定科学基础。集成了以“优良品种+菌种提纯复壮+高温处理+套环+病虫害综合防控+适时采收保鲜”等技术于一体的平菇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高产示范点15个,示范点最高亩产5.36万公斤,最高亩产值17.37万元。为丰富采摘种类,增加大众的休闲体验感,团队研发出食用菌-果蔬套种新模式,亩均增加效益5000元以上。

近年来,昌平区大力推进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建设,发展林菇经济,其中工厂化的金针菇和林下栗蘑已成为北京食用菌的特色品牌。食用菌产业在带动昌平区农民增收致富和助力乡村振兴中成效显著,同时食用菌产品在首都菜蓝子供应和应急食品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多年来持续引进了赤松茸、竹荪、灵芝等多种适合林下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种,在顺义、密云、大兴、昌平等区开展试验示范,集成构建了5大生产环节和6个技术关键点的林下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林菌互益的“林菌模式”。当前“林菌模式”已在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集体林场、房山区大石窝集体林场、昌平区流村镇等地探索成功,目前北京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累计超3000亩。林下食用菌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北京林下经济中颇具特色且占比份额高的种植新模式。其中房山区大石窝镇林下基地荣获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

位于昌平区流村镇的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食用菌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撑下,立足镇域的农林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先后试验示范成功了林下大球盖菇、榆黄菇、玉木耳、灰树花、元蘑、黄伞、灵芝等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种,并探索成功了林下小拱棚栽培新模式,实现了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并开发出了食用菌系列加工产品,同时满足了市民休闲观光采摘需求,每年接待人数2万人次,促进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和北京食用菌协会将继续立足京津冀产业需求,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将北京食用菌文化节打造成重点品牌活动,为引领和带动京津冀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作者: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处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