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业科技变革趋势:全链条自主化 绿色创新驱动 多学科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5-11-21 16:35: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静 | 责任编辑:王静中国网讯 11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农学会年会在浙江大学召开,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发布了《2025全球农业科技热点前沿与表现力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全球农业科技正呈现三大变革趋势。一是智能化从局部自动化迈向全链条自主化,典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作物基因型-表型关联与设计育种”前沿系统性破解育种黑箱,热点“畜禽关键行为智能监测与养殖调控技术”实现生产管理的全程数字化闭环;二是绿色化从理念倡导落实为创新驱动,呈现出源头“减量”与终端“增效”并行的二元路径,如热点“面向抗病虫绿色育种的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体系与应用”旨在减少农药依赖,热点“畜牧系统温室气体减排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直接服务于“双碳”目标;三是多学科深度融合重构创新范式,形成“生命科学(BT)+数据科学(IT)+材料科学(MT)”的交叉汇聚,如“食品风味感官组学解析与滋味精准设计”通过融合食品化学与数据科学,实现风味数字化,“微生物组大数据驱动的工程菌株智能设计与功能评价”通过结合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开创菌株理性设计新路径。
该报告核心内容源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研制的《2025全球农业科技热点前沿》和《2025全球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竞争力分析》两份报告,报告以2020-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CSCD、Scopus的EI期刊论文数据和DI全球专利数据为基础,采用语义聚类和主题特征识别方法,结合定量分析与专家研判,最终遴选出61个全球农业科技重点主题(31个科技前沿、30个科技热点),清晰揭示智能化、绿色化与多学科深度融合正共同定义农业科技的未来。

2025全球农业科技前沿结构图谱
报告指出,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产出全球领先,质量提升与短板并存。2024年,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论文与专利产出继续展现出强劲实力,多项核心指标稳居全球首位。
中国农业总发文量达到88220篇,高被引论文量为1457篇,两项关键指标均蝉联全球第一,彰显了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巨大产出规模和前沿探索的活跃度。不过,在专利保护指标上,排名从第二十二位小幅下降至第二十五位,揭示中国在构建全球性商业权利壁垒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61个热点前沿的分析,报告反映出全球农业科技呈现“双极主导、多极突破”的表现力格局。在国家层面,中国以55.94分的综合表现力指数排名第一,美国以42.78分位列第二。中国在11个学科中的10个学科综合表现力排名第一,美国在植物保护学科排名第一。61个热点前沿中,中美两国在绝大多数前沿中位居前两位,其中中国在40个热点前沿中排名第一,美国在20个热点前沿中排名第一。此外,部分国家在特定领域具有优势,如挪威在“面向可持续渔业的深远海绿色智能装备与管理系统”前沿中排名第一,荷兰在设施园艺与可持续食物系统、以色列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丹麦在畜牧替抗产品研发等方面表现突出。
在机构层面,中国机构在全球表现力TOP20中占据14席。中国科学院在17个热点前沿中位列前三,其影响力涉及从基础生物学(如三维基因组)到产业应用(如工程菌株设计)的多个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植物逆境响应与生长发育的分子协同调控”等13个热点前沿中表现优异;中国农业大学在“单倍体诱导与加倍技术驱动的作物快速育种体系”等10个热点前沿中表现突出。
报告显示,其他国家机构也在不同领域具备优势:拜耳、巴斯夫在“智慧农场异构系统集成与云端管控技术”等应用领域技术整合与市场渗透力较强;爱科、迪尔在资环和智能农机装备方面具有优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在“植物基因组精准编辑新系统的构建与效能提升”等底层工具研发中保持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