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塑造新动能

秸秆“饲”用破局 铺就生态增收新路

发布时间:2025-11-21 15:4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高娇 | 责任编辑:王静

近年来,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以“绿色发展、循环增效”为方向,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关键突破口,创新性地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转型,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率低等问题,还精心构建了“种养结合、提质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了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版。为有效破解“生态保护与农业增收”的矛盾,以技术创新作为的突破口,积极引进先进的秸秆处理技术和设备,成功将农作物青秸秆、干秸秆“变废为宝”,转化为高品质的肉牛饲料,构建起“秸秆—饲料—养殖—还田”的绿色循环链条,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实践范例。

秸秆打捆作业

以顺义鑫利农机服务合作社种养结合示范基地为例,引进青贮秸秆裹包机,该设备可移动作业,一次性完成物料压缩、打捆、裹包膜作业,裹包捆高度1.1m,直径1.15m,单包重量900kg,收获的青贮玉米地头就可实现裹包青贮贮存,减少了青贮玉米收获后转运造成的养分流失。与传统窖贮比,裹包青贮方便存贮、运输、取用灵活,保存周期更长。合作社每年收集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2万余亩,加工青贮饲料4万余吨。

青贮裹包作业

延庆张书安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种养结合示范基地以收集干秸秆黄贮饲料化利用为主,待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在地里晾干收集打捆、裹包进行黄贮饲料化利用,每年收集周边村镇玉米秸秆1万余亩地。农机合作社收集秸秆的成本大约为每亩70元,包括机器折旧费、人工费、油费、运输费用等。玉米秸秆的市场销售价格大约为400-500元/吨,通常情况下,每3亩地可以收集并打捆出1吨玉米秸秆。因此,每作业1万亩土地,就能为合作社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在收储环节,合作社积极与周边百余户农户建立合作,定向回收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既解除了农户秸秆处理的困扰,又搭建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体系,构建了“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共享产业升级成果。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深入实践,不仅为合作社带来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更是对农村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践行。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种养结合技术研发岗位专家熊波老师说:“我们将继续深耕种养结合与绿色循环领域,推动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高娇

来源: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

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