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上庸镇:“三建三强”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1-14 09:12:43 | 来源:湖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容)近年来,竹山县上庸镇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三建三强”基层治理模式,在建强战斗堡垒、建好网格队伍、建优工作机制上持续发力,将基层治理服务触角延伸至湾组末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建组织强堡垒,夯实基层基础。坚持用好党建引领“指挥棒”,把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深化组织联建。持续深化“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建设,对1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全覆盖检查,重点了解建设时间、功能布局、使用面积等情况,并制定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三年计划,让党群服务阵地变身亲民“大客厅”。评选确定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强骨干队伍。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微网格党员”四级架构的党组织体系,落实“导师驻村制”,为全镇10个村(社区)每村配备1名班子成员担任“政治导师”、1名专职干部担任“业务导师”。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3名、后备干部9名,有效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培训充电赋能。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比武”“外出研学”活动5场。镇村干部、中心户长参加基层治理业务培训7次,培训内容涵盖矛盾纠纷调解技巧、网格化管理实务、应急处置流程等领域,通过“以调带训”方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能力。
建网格强支撑,凝聚治理合力。梳理整合各类资源,完善镇、村网格治理平台建设,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力量在“格”中融合。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原则,建立“十户联防”治理机制,选拔247名懂村情、熟民意、善管理的群众担任联户长,每名联户长负责包联10户以上农户,全镇中心户长实现包户联户全覆盖。坚持“逢难必帮、逢事必说、逢病必问、逢节必探必巡”的“四逢四必”工作法,当好村组院落的政策宣讲员、民意联络员、隐患排查员、矛盾调解员。信息在“格”中共享。完善“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实现辖区监控全覆盖。整合综治网格化信息平台、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实现“线上受理+线下处置”闭环管理。今年累计排查矛盾纠纷、受理群众诉求104件,化解率达90%以上。机制在“格”中建立。建立“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片、联户长包户”三级责任制,今年累计开展政策上门、调解入户等活动70余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件。深化“一村一辅警”建设,组建社会治安巡逻队,每日在镇村重点区域开展巡逻防控,累计开展巡逻270余次,排查安全隐患12处。
建机制强服务,激发治理效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激发群众“源动力”,打通服务“肠梗阻”,赋能基层治理末梢。搭建平台,听群众说事。高标准建设镇级1个、村级10个“事事顺”说事室,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吸纳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乡贤等62名调解人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90余次,调解成功率达95%。建立“院子会”“田间议事会”等群众议事制度,落实“了解诉求、分析研判、议事会商、落实问效”工作闭环,打通群众的建言渠道。今年以来,累计召开各类议事会100余场,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次,解决疑难问题160余个。优化方式,帮群众办事。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让村规民约从“纸上条文”变成“民心约定”。采取“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党组织清单”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架起干群“连心桥”。今年累计走访农户40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0余条,领办各类实事210余件,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拓宽渠道,助群众理事。创新法治宣教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网上网下互动宣传,利用官方公众号、网格微信群、短视频平台等“互联网+”模式,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村组、进学校、进院落、进网格85场次,引导群众遇事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