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3类成果亮相农交会
发布时间:2025-10-22 09:21: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奇峰 | 责任编辑:王静10月17日至19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成功举行。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农科小智”系列产品、“食用菌采摘机器人”和“AI+生猪健康感知预警平台”分别亮相智慧农业展区、农业科技展区和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
农科小智:推进农业数据技术创新与多场景融合应用
本届农交会以“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为主题,秉承“展示成果、促进贸易、推动交流”宗旨,设置精品品牌、绿色有机地标、智慧农业等12个专业展区,吸引采购商和专业观众5万余人。
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农业多维数据分析与应用岗位专家于峰团队携“农科小智”系列产品精彩亮相智慧农业展区,集中展示了团队在农业大数据融合、智能装备研发与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全面展现智慧农业的创新实践与前沿方向。

“农科小智”系列产品包括农业多模态大模型“农科小智 V3.4”、“农科小智”智能导览服务机器人以及“一站式农业服务数字人”等智能化研究成果,构建了从算法模型到智能硬件、再到数字化服务的完整智慧农业技术体系,充分体现了岗位专家团队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通过融合政策、作物、市场、病虫害等多源数据,团队自主构建面向实际生产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模型,实现了农业数据从采集、分析到服务的全流程创新。展会现场,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实时互动,直观感受到“农科小智”在农技咨询、智能导览与农业信息服务等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充分展示了岗位专家团队在智慧农业数据建模与智能化应用方面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潜能。

未来,团队将继续依托“农科小智”平台,深入推进农业数据技术创新与多场景融合应用,加快智能化成果在设施农业、农产品流通及农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同时,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农业数据生态体系,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高质量发展,为首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科技动能。
食用菌采摘机器人:全天候连续作业 采摘成功率超90%
农业人工智能交叉模型算法研发与应用岗位专家柴秀娟团队携“食用菌采摘机器人”精彩亮相农业科技展区,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成为彰显我国农业科技硬实力的代表性装备之一。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食用菌采摘机器人研发的团队之一,该技术成果已形成“采摘本体+配套系统”的完整体系,不仅采摘机器人持续优化,配套的工厂化应用装置也在同步升级。目前整套技术方案已迭代至第四代,在稳定性、适配性与智能化水平上实现跨越式提升。
具体来说,针对食用菌普遍成簇生长,且姿态随机性强的作业难点,创新形成感知决策一体化视觉方案,可精准获取食用菌目标位置、成熟度状态、生长姿态、采摘点位与作业顺序。其次,面向种植工厂栽培空间狭窄、作业通道受限等物理约束性以及食用菌本身娇嫩易损的特性,研发了面向狭小工作空间的采摘机器人本体。本体采用双臂并联结构设计,搭配具有被动自适应能力的仿生吸盘末端,能够实现“吸掰摘”的连贯采摘动作,并可根据用户需求,选配切根装置,定制采摘等级划分标准,有效提升机器人的多场景、多需求适配性。
此外,为满足食用菌工厂24小时连续无人化作业的需求,团队同步研发了地轨式收集装置,集实时充电、自动收集和料框运输为一体,与机器人本体协同配合,可自主换层、高效流转,形成覆盖食用菌采收运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法。

目前,该套装备已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企业浙江隆宸等多个双孢菇主产区开展示范应用,实测采摘成功率超过90%,单机采摘速度达850个/小时及以上,可实现全天候连续作业,单台套设备的采收效率相当于2名熟练人工,不仅显著降低用工成本,更有效缓解了节假日等用工缺口时段“无人采收”导致的食用菌成批浪费的问题,在维持企业良好运营生态的同时,助力全年新鲜食用菌的不间断供应。
展会期间,该采摘机器人凭借出色的作业表现和高度适配产业需求的实用性,吸引了大量观众、农业企业代表、地方政府及科研院所驻足交流,获得广泛认可,并受到新华网等权威媒体的报道。未来,团队将持续迭代优化装备性能,联合产业上下游加快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智能食用菌生产生态体系,加速推动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北京智慧”,贡献坚实科技力量。
AI+生猪健康感知预警平台:一猪一档 实现大数据精准养殖
智慧猪场岗位专家吴建寨团队携“AI+生猪健康感知预警平台”精彩亮相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分享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在生猪养殖领域的最新成果。

本平台构建了覆盖猪舍全域的多模感知矩阵,通过智能耳标实时捕捉生猪体温、活动量等生命体征,配合高精度环境传感器同步采集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所有数据经无线网络上传至云端处理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生猪养殖智能预警算法,平台精准识别生猪体况、采食量等关键指标,“一猪一档”,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并发出预警提示,从而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提升养殖场管理效率和动物福利水平。该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从“人工巡检”向“智能感知”的转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跨越,为我国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未来,智慧猪场团队将持续深化平台在生猪养殖领域的应用,拓展疾病预测、精准饲喂、智能育种等功能,推动从健康监测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同时,依托技术优势将应用场景拓展至牛、羊等畜禽养殖领域,构建智慧养殖技术体系,为我国畜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作者:北京市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李奇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