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联盟启动 构建AI赋能产业协同新生态——专访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常务会长廖斌

发布时间:2025-09-18 21:59: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由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主办,防城港市人民政府、越南驻华大使馆、越南外国投资局、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支持举办的“2025中国—东盟先进产业合作发展交流会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发展会议”日前在南宁圆满落幕。

会议以“AI赋能,智联产业”为主题,吸引中越及东盟国家430名政商学界代表参会,正式启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联盟,标志着区域产业协同迈入生态共建新阶段。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常务会长廖斌表示,联盟的成立为破解跨境合作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初心与使命:架起中越产业协同的“数字桥梁”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联盟的成立,源于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战略需求。廖斌指出,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中越作为山水相连的近邻,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互补的产业基础。“但传统的跨境合作存在数据壁垒、政策差异、中小企业参与度低等痛点。”他坦言,“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性平台,推动规则对接、资源共享和生态共建。”

在此背景下,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联盟应运而生。该联盟由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联合越南中国总商会、越中友好协会、越南红星投资、黄盛达、科大讯飞、浙江大华、台铃科技等20余家机构发起,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响应,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跨境电商、绿色农业等领域。廖斌强调:“我们的初心是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创新的跨境合作生态,帮助企业突破瓶颈,实现互利共赢。”

四大维度赋能:打造企业出海的“超级枢纽”

联盟的成立,为中越及东盟企业合作提供了全新路径。廖斌介绍,联盟将从四个维度推动跨境产业协同:

1.制度创新先行  

联盟将推动中越边境监管模式标准化,探索RCEP框架下的跨境数据流动、绿色认证互认机制。例如,通过智慧物流网络打破信息孤岛,优化供应链全链路流程。

2.产业链深度整合  

聚焦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海洋经济等新兴领域,联盟将构建“中越跨境产业生态圈”。例如,共建“AI+口岸经济”示范园区,推动智能装备制造合作;探索建立中越绿色技术转移中心,助力新能源项目落地。

3.基础设施联通  

依托北部湾港口群和跨境铁路网络,联盟将拓展冷链物流、海铁联运服务,降低跨境贸易成本。廖斌透露,联盟成员单位已推动防城港至越南海防的冷链班列常态化运行,时效提升40%。

4.中小企业扶持  

针对中小企业跨境发展痛点,联盟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支持和市场对接服务。例如,通过“政策工具箱+实战模型”,帮助企业快速适应越南市场准入规则。

生态共建启航:从项目对接到长效合作

本次会议期间,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联盟正式启动,首批100多家商协会和企业加入。廖斌表示,这标志着合作从“项目对接”迈向“生态共建”。他总结了两大核心成果:

1.机制创新突破  

联盟设立常态工作机制,与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秘书处合署办公,并成立工作委员会推动项目落地。廖斌透露,联盟将每年发布《中越跨境产业合作白皮书》,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长效平台搭建  

会议明确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举办“中国—东盟先进产业合作发展交流会”,通过议题设置、成果跟踪推动合作机制化。廖斌强调:“我们要把南宁打造成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核心枢纽。”

未来布局:深化合作,共筑区域增长极

展望未来,廖斌表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将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深耕重点领域,重点推进中越“两国双园”、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产业合作“试验田”;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智慧口岸、跨境电商等领域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三是扩大朋友圈,吸引更多东盟国家加入合作网络,推动RCEP红利加速释放。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进入‘深水区’。”廖斌说,“我们将以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联盟为支点,推动区域产业链韧性升级,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