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塑造新动能

三农科普|沃土焕新颜:土壤消毒结合微生物菌剂改良技术 破解设施菜田连作障碍难题

发布时间:2025-08-15 16:43: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土壤病原菌积累、根结线虫肆虐、土传病害频发等问题,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针对这一痛点,土壤消毒结合微生物菌剂改良技术应运而生,通过“高温灭杀+生物修复”双重作用,为设施菜田提供了一套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

技术原理:双重防护打造健康土壤

该技术通过高温物理消毒与微生物生态修复的协同作用,构建土壤健康屏障。利用6-8月高温季节,通过石灰氮分解产生的氰胺类物质和持续高温环境,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及根结线虫等有害生物。随后引入特定功能微生物菌剂,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解有机质、分泌抑菌物质,重建土壤微生态平衡。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可使土传病害发生率降低70%以上,根结线虫灭杀率达90%,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5%~30%。

操作指南:九步打造土壤"焕新工程"

第一步:整棚蔬菜秸秆粉碎:将选定田块内上茬果菜作物收获后的整棚蔬菜秸秆用小型粉碎机进行粉碎。可将蔬菜秸秆拉秧后放置在棚内3~5天后进行粉碎,此时蔬菜秸秆含水量在60%~70%左右,有利于粉碎机进行作业。

第二步:撒施蔬菜秸秆和石灰氮:将粉碎的蔬菜秸秆和石灰氮均匀撒于地表,石灰氮的用量为40~80公斤/亩,视土壤根结线虫发病程度调整。

图1整棚蔬菜秸秆粉碎

图2撒施蔬菜秸秆和石灰氮

第三步:深翻:用旋耕机或人工将蔬菜秸秆和石灰氮深翻入土,深度30厘米以上,翻耕应尽量均匀,增加石灰氮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第四步:起垄或做畦:做高30厘米,宽60~70厘米的畦。做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的表面积,以利于快速提高地温,延长土壤高温所持续的时间,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

图3深耕土壤

图4起垄或做畦

第五步:密封地面: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尽量用棚膜,不用地膜)将土壤表面密封起来。

第六步:膜下灌水:从薄膜下往畦下灌水,直至畦面透湿为止,保水性能差的地块可再灌水一次,但地面不能一直有积水。

图5密封地面

图6膜下灌水

第七步:封闭温室:将温室完全封闭,注意温室门口、风口、灌水沟口。晴天时,20~30厘米的土层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0℃以上,地表可达到70℃以上的温度,可有效杀灭土壤中多种真菌、细菌及线虫等有害生物。

第八步:打开棚膜,揭地膜:一般施用多少公斤石灰氮,则需闷棚多少天消毒效果最佳。如施用40公斤,需要闷棚40天,当然也需要考虑休闲期时间长短,不耽误下茬种植,但消毒时间不低于20天。根据具体情况,闷棚结束后,打开通风口,揭开地面薄膜,翻耕土壤。

图7封闭整个棚室

图8打开棚膜,揭地膜  

第九步:施用生物修复菌剂与定植:通风7天后,可适当施用微生物菌剂,用以补充有益微生物,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在8~10千克/亩,具体用量和使用时间参照产品说明。随后进行定植。

图9定植

这项技术适用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老设施菜田,尤其对番茄、黄瓜、草莓等连作3年以上,出现死棵、线虫瘤、青枯病等问题的地块效果显著。建议广大农户结合实际情况,在农技部门指导下科学实施,共同守护我们的“耕地健康”!

作者: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