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塑造新动能

三农科普|沃土焕新颜:守护京郊粮仓,耕地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5-08-11 13:11: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塑造了其复杂的土壤资源。山区(占61%)和平原(占39%)的地形差异显著影响土壤形成:山区土壤因侵蚀作用多呈现土层薄、发育晚的特点;平原区土壤受永定河(粉砂为主)、潮白河(含砂量大)等河流冲积影响显著。加之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降水(影响黏粒迁移)和温度(改变理化性质)作用,共同赋予北京耕地复杂多样的自然属性。

北京市耕地质量现状:中等水平为主

2023年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60,属于中等水平。高等级耕地占比25.6%:主要分布在通州和顺义大部地区,延庆盆地、大兴和房山西南部;质地构型主要为通体壤土或上松下紧型,土层深厚,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土壤养分含量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中等级耕地占比62.3%:全市范围均有分布;质地构型主要为通体壤土、上紧下松型、松散型和夹层型,土层总体较深厚;基础地力中等水平,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备。低等级耕地占比12.1%:主要分布在密云、大兴、房山和怀柔区;质地构型主要为松散型、上紧下松型和薄层型,部分耕地土层浅薄、有障碍层次,立地条件较差;灌排设施不完善,土壤养分含量偏低。

我市耕地高中低等级占比(%)

耕地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复耕复垦耕地质量低。复耕复垦补充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大部分复耕复垦补充耕地质量较低,部分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克/千克,部分复耕复垦地块耕层较薄;耕地通透性差,抗旱抗逆能力差。通过复耕复垦方式转变而来的耕地土壤生物多样性不丰富,部分复耕复垦地块土壤生物多样性恶化。

部分耕地基础条件差。部分耕地还存在地块零碎,灌排能力不足,水电、道路设施不配套等问题。部分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灌溉能力不满足的地块主要分布在房山区西北部、门头沟、密云、怀柔和延庆等区;排水能力不满足的地块主要分布在房山区、通州区、大兴区、平谷区西南部、怀柔区南部和延庆区西南部。

设施菜田问题凸显。调研显示种植5年以上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率远高于新菜田,其中种植4年、5~9年、10~14年、大于15年的菜田中出现次生盐渍化的地块分别占42%、58%、68%、81.4%;且次生盐渍化程度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经过土壤改良后的蔬菜长势

作者: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