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塑造新动能

“智”护秋粮 智能工具赋能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

发布时间:2025-08-04 14:38: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智 | 责任编辑:王静

迁飞性害虫是一类能够借助高空气流进行长距离迁移的害虫,它们常常具有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三个显著特点,是威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专家研判,再过几天,粘虫等多种迁飞性害虫将迎来迁飞高峰期。

为加强秋粮病虫害特别是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风险预警,为区域联防联控提供重要决策依据,近日,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在北京延庆举办京津冀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技术交流观摩培训会,采用线下与线上同步进行链条化观摩、实景化展示、实战化培训等,全方位介绍北京市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工作的主要做法与经验,促进三地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共同提升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工作水平,坚守粮食安全,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实地观摩,分享做法与经验

为加强迁飞性害虫监测,早在2016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就联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延庆区植物保护站、绿富隆农业科技公司等科研、推广和生产单位,在北京延庆打造了一处长期定位野外观测站,配备了先进的双模式昆虫雷达,并探索自行研制简易型分时段高空探照灯、诱虫生态网室等生态学研究手段,建立了一套害虫诱集、处理、分拣、记录的工作流程。

观摩会现场,市植保站技术人员为与会代表详细分享了迁飞性害虫观测基地的主要做法与经验,讲解了昆虫雷达、高空探照灯等设备安装选址注意事项,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昆虫雷达运转情况和简易型分时段高空探照灯、诱虫生态网室等诱测手段及智能型高空测报灯、番茄潜叶蛾智能自动监测性诱捕器等新型智能工具的应用场景,围绕监测工作与工作相关经验进行详细研讨,共同寻找进一步提升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工作水平的答案。

讲练结合,注重总结与积累

来自天津、河北等地的多位与会代表对观摩会表示赞扬:“这次观摩会机会太难得了。通过听老师讲、实地到生态笼看、坐下来亲自参与挑拣等方式,一下子提升了自己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回去后力争按照这个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加强工作总结与积累”。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延庆昆虫雷达基地借助多种诱虫工具特别是诱虫网室,获取了近1000种灯下昆虫图片资料,包括500余种蛾类,其中有100多种蛾类还是同类其他图谱没有收录的。

这次出版的《北方灯下蛾类生态图谱》就是这个基地近10年总结与积累的成果,另外,诱虫网室技术还被山东、新疆等省份同行借鉴,在其他省市虫情监测工作中也正在开花结果。

智能融合,衔接现代与传统

近年来,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技术有了长足进展,昆虫雷达的实践与应用得到广泛普及,以深度学习为主的智能化监测工具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京津冀三地加大了智能监测预警方面的投入,并取得明显成效。为了积极探索智能工具与传统工具之间的数据对比,北京也开展了积极探索。在观摩会现场,新安装的智能型高空测报灯,就是智能融合监测工具的代表。通过对比智能识别结果与人工记录结果,加强现代工具与传统工具应用方面的衔接,确保数据纵横对比性、可持续利用性,以便历史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北京市也正在计划开展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系统的测试,下一步将根据测试结果,对诱测效率高、诱测结果准确、售后服务好的智能虫情测报设备开展推广与应用。

迁飞害虫监测预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近年来,异常天气的增多,以高密度种植等为主的耕作制度变化等都为开展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工作带来新挑战。迁飞性害虫监测必须强化协同配合,完善信息互通和应急联动机制。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野外长期定位观测站对迁飞性害虫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北京市正在集中多方力量,以北京延庆迁飞性害虫监测基地为样板打造第二处野外观测站。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将进一步加强监测技术共享、监测数据共享,统一技术标准,定期开展联合演练与技术培训,确保迁飞害虫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做出新贡献”。

作者:张智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