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塑造新动能

三农科普|无人机:土壤监测的“空中侦察兵”

发布时间:2025-06-11 16:20: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土壤是农业的根基,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土壤监测方法往往依赖人工实地采样,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监测范围有限。而无人机能轻松飞跃大片土地,快速完成大面积土壤监测。它可以按照预设航线,在高空对农田、林地、草原等不同区域的土壤进行全方位“扫描”。

无人机是如何精准获取土壤信息的呢?在技术原理上,无人机通过多光谱传感器捕捉不同波段的光反射信息,这些信息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经过专业软件的分析处理,就能精确判断土壤的成分,包括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等重要信息。热红外传感器则可以感知土壤温度,了解土壤的热状况,为评估土壤健康提供依据。

无人机的优势:高效、精准、灵活

高效监测:无人机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大范围区域,快速获取土壤的关键数据,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精准分析:搭载多光谱、热成像或高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能够精准捕捉土壤的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信息,为精准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灵活部署:无人机可以适应复杂地形,在农田、山地、湿地等多种环境中灵活作业,完成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任务。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从农田到科研

无人机技术正在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的多个领域大显身手:

1.精准农业管理

在大型农田中,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和养分状况,帮助优化灌溉和施肥策略。例如,通过分析无人机拍摄的多光谱影像,可以精准识别作物的缺水或缺肥区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2.土壤健康评估

无人机搭载的高光谱传感器可以非破坏性地分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等关键指标,全面评估土壤的健康状况。例如,在矿山修复区、退化草地等区域,无人机可以定期监测土壤的恢复情况,评估生态修复效果。

3.土壤侵蚀与污染监测

无人机可以快速识别土壤侵蚀、盐碱化、沙化、污染等问题,为土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一些受污染的土壤区域,无人机还能通过搭载的特殊传感器,快速定位污染范围,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作者: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