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普|作物生长初期的“防护盾”——种子处理剂
发布时间:2024-12-20 10:58: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吕正杰 | 责任编辑:王静在农业生产中,种子作为作物生长的起点,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和最终产量。为了保护植物初期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作物健康繁育,种子处理剂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种子处理的化学制剂,它能为种子萌发及生长初期提供必要的病虫害防控,相当于给种子包裹了一层防御屏障,促进作物能够顺利生长甚至达到高产。
种子处理剂是一种专门用于作物或植物种子处理的农药制剂,其成分复杂,通常包含农药原药(如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等)、成膜剂、润湿剂、分散剂以及其他助剂。这些成分经过精心加工后,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即种子包衣。这层薄膜能够减少种子在萌发和生长初期受到的病虫害侵扰,进而提升幼苗的成活率。也能一定程度降低生长中后期对药剂的依赖,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助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种子处理剂型包括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种子处理微乳剂等。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种子处理剂产品1065个,其中小麦和玉米上登记产品均为365个,水稻上登记252个,花生上登记246个,大豆上登记52个。在防治病害上,玉米种子处理剂登记的靶标病害主要是丝黑穗病、茎基腐病,虫害主要是蛴螬、金针虫、蚜虫等;小麦种子处理剂登记的靶标病害以全蚀病、散黑穗病和根腐病为主,虫害以蚜虫为主,其次为金针虫;水稻上种子处理剂登记的主要病害为恶苗病、纹枯病、烂秧病、立枯病、干尖线虫病等,虫害主要为蓟马、稻飞虱、二化螟等;花生种子处理剂登记的靶标病害以根腐病为主,虫害以蛴螬、蚜虫为主;大豆种子处理剂登记的靶标病害以根腐病为主,虫害以蚜虫为主。
近年来,随着成膜、缓释、复配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多种组分的环保缓释型农药逐渐成为主流,以更精准的计量与范围、更多元的病虫草土害靶向防治和更符合农业生产需求的优势受到青睐。然而,不同作物、不同地区和不同病虫害对农药的适配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种子处理剂时,不能“赶时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作物的生长周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因素,合理选择种子处理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总之,种子处理剂的应用和发展,正以其独特优势和创新之处为现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助力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作者:吕正杰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