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小雪轻舞,菌汤飘香
发布时间:2024-11-21 13:48: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高梦圆 | 责任编辑:王静小雪时节,薄雾轻笼,寒意弥漫。一碗热气腾腾的菌汤,最能给人带来融融暖意。而菌汤的主角——各色食用菌也迎来了爆满的冬日“档期”,它们忙着在各色美食里“亮相”:种类丰富的菌汤火锅、滋味鲜美的菌菇鸡汤、皮薄馅大的三鲜馅儿饺子里频频出现食用菌的身影,为初冬增添着温暖味道。
黄伞菌
食用菌“家族”的新面孔
无论做菜还是煲汤,香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家族“长老”总能稳稳拿捏人们的味蕾。但一个家族想要巩固在食物界的地位,扩展版图,没有新人怎么行呢?近年来,赤松茸、榆黄菇、元蘑、黄伞等食用菌家族“新面孔”开始不断涌现,用独特颜值和味道吸引着北京市民。
“这是元蘑,肉质丰厚,口感爽滑,是非常不错的火锅食材;这是黄伞,生长在柳树枝头,味道特别鲜美,冬天在炖菜里加一点,味道特别香。”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静对种植的食用菌如数家珍。在她的身边,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食用菌如一朵朵绽放的花朵,正散发着自然的清香。
大球盖菇、榆黄菇、玉木耳、灰树花、灵芝……越来越多的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种在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的指导下在合作社试验示范成功。林下小拱棚的栽培新模式,实现了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食用菌系列加工产品开发、市民休闲观采摘……合作社的食用菌产业也在不断延伸,带动着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榆黄菇
科技“蘑”法助力增产增收
作为食用菌家族的“私人医生”和“营养师”,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食用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近两年食用菌团队公布了国际上目前最完整的香菇异核体高精细基因组,开发了香菇和大球盖菇MNP分子标记,为品种溯源和精准鉴定奠定科学基础。
团队还集成了以“优良品种+菌种提纯复壮+高温处理+套环+病虫害综合防控+适时采收保鲜”等技术于一体的平菇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高产示范点15个,示范点最高亩产5.36万公斤,最高亩产值17.37万元。为丰富采摘种类,增加大众的休闲体验感,团队研发出食用菌-果蔬套种新模式,亩均增加效益5000元以上。“我们做科研的目的,是想让老百姓享受到新成果,在餐桌上吃到新美味。”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研究员说。
赤松茸
奏响“林菌共生”交响曲
食用菌作为一种健康食材,蛋白含量高,纤维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好的健益作用,其生长环境也至关重要。树林是食用菌的自然乐园,在阳光的照耀下,林下的食用菌吸收着露水和养分,在湿润的土壤中悄然生长。菌丝在地下交织成网,吸收着树木的养分,孕育出丰硕的果实。食用菌还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的肥沃和生态的平衡,为树林增添生机和活力,与树林一同谱写生命的交响曲。
北京市近年来持续引进了赤松茸、竹荪、灵芝等多种适合林下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种,在顺义、密云、大兴、昌平等区开展试验示范,集成构建了5大生产环节和6个技术关键点的林下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林菌互益的“林菌模式”。当前“林菌模式”已在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集体林场、房山区大石窝集体林场、昌平区流村镇等地探索成功,目前北京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累计超3000亩。林下食用菌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北京林下经济中颇具特色且占比份额高的种植新模式。
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食用菌作为北京“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2023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6.6万吨,产值 3.7亿元。近年来,在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的推动下,食用菌累计带动全市3000多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未来将在种业创新、高产创建、产业融合方面持续发力。
作者:高梦圆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