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北京延庆:千亩红薯丰收 铺就乡村振兴“甜蜜”路

发布时间:2024-10-22 14:09: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常晓姣

金秋十月,京郊延庆区迎来了红薯的丰收季,田野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繁忙。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延庆区的红薯如同金色大地上的珍珠,一颗颗饱满圆润,等待着被采撷,为市民的餐桌增添一抹甜蜜。

延庆区部分地块地处妫水河冲积平原地带,多为沙土,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红薯吸收深层地下水中的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促进糖分积聚。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自然禀赋,全区种植红薯约1500亩,主要分布在沈家营镇、康庄镇、井庄镇和四海镇等乡镇,香甜的红薯小产业逐渐带领农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沈家营镇西王化营村拥有丰富的红薯种植经验。早在2008年,北京西王化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王军将红薯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坚定了发展红薯种植的信心,后兼任西王化营村村书记后,更是怀揣着满腔热忱带领村民们研究种植技术、提升红薯品质,围着“小红薯”做起了农旅融合的大文章,将“沙土地”打造成了农民增收的“宝库”。

走进北京西王化营种植专业合作社,个大饱满,颜色鲜艳的红薯堆满了田间地垄,村民们正忙着除蔓、捡拾、装箱,红彤彤的红薯预示着丰收,也映红了村民们的笑脸。

据了解,合作社发展初期,为了带动更多村民种植红薯,王军通过驿站志愿活动的形式帮助村民了解本村红薯产业发展情况及红薯品质,为解决村民出资难问题,让有意愿入社的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分批次开展农技培训,激发村民的产业发展热情。

“我们一直在做积极的探索,在丰富种植品种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冷库和烘干房,延长红薯销售时间,加强与乡镇内及周边的高端民宿、景区的合作,开发特色红薯宴,提升产品附加值。”王军说。

目前,西王化营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成员108户,种植规模约300亩,主要为烟薯25、商薯19两个品类,10月底收获完成,预计产量达100万斤,可实现收入80万元。此外,通过建立红薯工坊,制作红薯粉条、红薯挂面、红薯粉丝等农产品,注册“圣地福寿”农产品品牌,如今,这些色彩斑斓的彩薯不仅进商超、进市场、进民宿,还搭上了“网络直播”销售的快车,成了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

位于延庆区康庄镇榆林堡村的禾亩润丰生态农场内,也是一幅丰收的动人画卷。杀秧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串串色泽诱人的红薯破土而出,堆满田垄。

农场董事长于存洲介绍到:“我们农场从2020年开始试种红薯,当年即获得了丰收,并受到本地消费者的青睐。经过四年的发展,我们积累了生产经验,不断提高红薯品质。今年种植红薯135亩,主要品种为烟薯、西瓜红、哈密、榴莲蜜薯等,平均亩产能达到5000斤。”

据了解,在提高红薯品质上,农场主于存洲可没少花心思,尤其是在选肥用肥上非常考究,经过与各领域农业专家的交流指导,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加入了食叶草氨基酸液态肥料,采用机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使得种出来的红薯品质更佳,香、沙、甜、糯口感都得到了提升。

好红薯不愁卖。在红薯的销路上,禾亩润丰生态农场也一直积极创新,发挥主体效应,构建销售联合机制,探索现代农业销售模式。连续2年与北京市邮政电子商务局、延庆区邮政、海淀区邮政、大兴区邮政等全市16个邮政单位合作,订单覆盖全市16个区的消费者,首单团购突破10万斤,销售额约17万元。

“红薯甜甜的,可真好吃!能够自己动手挖红薯,了解红薯的种植生长过程,我非常开心!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种粮的辛苦,以后我们更要珍惜粮食。”延庆区第二小学学生兴奋的说。禾亩润丰生态农场内,种植管理员在细心地为小学生们讲解着红薯种植知识,同学们认真地聆听着,了解红薯的生长过程,随后热火朝天的开始了红薯采收。今年,禾亩润丰生态农场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交流,组织开展了多场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弘扬农耕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丰富了休闲采摘、科普研学等多元业态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与北京高校展开深度合作,科学种田,深挖红薯种植新技术,增产增效。探索新媒体销售新模式,扩大“禾亩润丰”品牌效应及影响力,进一步给北京市民形成良好的口碑。禾亩润丰生态农场董事长于存洲说。

红薯迎丰收,富民添“薯”光,小红薯”托起农民致富“大产业”。接下来,延庆区将继续按照“优化结构、推广良种、改善品质”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挖潜赋能,整合特色产品、产业,依托电商运营平台,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拓宽村民致富增收渠道,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让这条幸福的“甜蜜”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