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普|人勤秋收欢,“打包”把“三关”
发布时间:2024-10-11 13:42: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韦强 | 责任编辑:王静寒露过后,北京气温下降的速度,快得像坐滑梯似的。甘薯开始由北部山区向南部平原地区依次进入“打包收藏”模式。严严实实把好“三道关”,减少采后腐烂损耗。
严把采收关
适时收获
日平均气温12~15℃或地温稳定在15℃左右时收获,地温降至12℃或寒潮霜降前全部收获入贮。
采收时机
选择晴天收获,避免雨天机收。如遇极端低温叠加连续雨雪等异常气候,田间积水或土壤湿度过大,应组织人工抢收,减少薯块机械损伤及避免发生冷害。
薯块分拣
采后应及时抹去薯块表面附带的泥土,剔除带病虫、腐烂、破皮、伤残、受冻及畸形薯等,残次品就地销售或加工。将不同等级的商品薯码放到薯筐内,轻拿轻放减少机械损伤。
严把愈伤关
愈伤处理
入库后的甘薯,调节温度15~18℃、相对湿度85%~90%,放置1周。或者人工增温控湿,使温度35~38℃、相对湿度85%~90%保持2~3天,促进薯块机械创伤的快速愈合,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导致薯块腐烂。
通风散热
愈伤处理期间,保持通风,适当加大通风量,确保薯块表皮干燥和去除呼吸热。
严把贮藏关
库房性能
要求库体四周及顶部的保温性能优良,能保持库内温度稳定,避免贮藏期间库内结露。特别是库顶露水一旦滴落到薯块上,会造成严重烂薯。
库房清理
贮藏前1~2周,将库房的门、窗、通风孔打开,充分通风换气。如果气候干燥,可用水浇湿地面,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如果气候潮湿,除了打开门窗通风散湿,还应开启强制排湿设备。甘薯入库前5~7天,按库容积使用1克/米3的过氧乙酸、或0.1~0.2克/米3的二氧化氯、或6~10克/米3的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熏蒸后通风换气,排尽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
适量贮藏
库内地面铺设塑料或木材网格,由里向外依次码放。塑料薯筐码放高度一般不超过8层,筐垛与库顶距离不小于1米,筐垛与库壁留5~10厘米空隙。每立方米库容贮藏甘薯不超过500千克,贮藏总量不超过库容65%。
贮期管理
温度控制在10~13℃,薯筐垛内外温差不超过2℃。空气相对湿度80%~90%,库内CO2浓度不得高于5%,可以结合温度管理采取通风换气调节空气湿度和气体成分。有条件的可在甘薯入库后使用臭氧熏蒸处理,每立方米库容积的臭氧用量为80毫克,每两周处理一次,每次处理密闭维持1小时。甘薯分批出库时要保证贮藏库外走廊气温不能过低,以防冷空气进入库内,装运过程中要避免机械损伤,控制好温度,避免冷热应激造成烂薯。
甘薯机械收获
贮藏库甘薯码放
作者:韦强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