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班玛:发展绿色农牧 守好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4-09-29 08:53: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常晓姣 | 责任编辑:常晓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地处三江源保护区,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班玛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构建以绿色农牧支柱产业为主,文旅融合多维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有效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绿色农牧提质增效
近年来,班玛县将推动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作为主要目标,将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支柱产业,不断加大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持力度。
班玛县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积极探索布局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以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助推产业发展走向企业化、规模化。班玛聚焦“种养游”产业发展布局,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培育壮大藏雪茶、黑青稞、羊肚菌、林麝、马鹿、梅花鹿、藏香鸡种植、养殖特色产业。为此,班玛县累计投入衔接资金5.4亿余元,建设产业项目134个,累计产生收益5520余万元。“班玛羊肚菌”、“班玛黑青稞”获得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证书。
为畜牧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班玛县花大力气进行重点建设,建成4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产业化项目。为实施班玛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牲畜种群改良,投资5000多万元采购14个项目。现已建成的智慧牧草工厂,可日产鲜草1吨,调运储备饲草料1337吨。截止到目前,班玛县6个乡镇19个村成功获得牦牛养殖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天然草原面积471.13万亩,养殖牦牛3.41万头。全县存栏各类牲畜11余万头,2023年完成牲畜出栏4.29万头,出栏率达35.8%,实现牛奶产量5489吨,肉产量4308吨。
与此同时,班玛县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乱占耕地清查整治与良种引进种植进行有效结合,投资60余万元从西藏引进黑青稞良种,从青海海南州引进油菜种子,进行生产播种,有效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75亩,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603亩,总产量达613.2吨,种植蔬菜134.5亩,总产量106.57吨。实现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的稳定,有效提高耕地产值。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在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的同时,班玛县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聚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深化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班玛县全力举办“大美青海·三色班玛”生态文化旅游季,推出多期专题旅游宣传短视频,不断提升班玛旅游知名度、美誉度。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00余万元。
立足文化视角,打造文化品牌,班玛于2023年成功举办沪果两地文化交流暨歌舞诗《相逢盛世相约班玛》文艺汇演。以文化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班玛的红军沟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仁青岗村列入乡村振兴旅游试点村,亚尔堂乡王柔村被命名为“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班玛着力发展夜市经济,体现“班玛烟火气、莲花市井味”,班玛莲花步行街被认定为青海省特色步行街。
结合旅游+非遗的发展思路,班玛将当地富于传统民族特色的风物产品进行文创赋能,班玛黑陶、班玛马尾钉线绣手提包等文创产品的推出,有效提升了文旅产业经济效益。班玛传统木雕、班玛银器加工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青海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在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班玛始终坚守生态保护这条红线,构建开发与保护新格局,取得显著成果。
班玛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制定县乡村三级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发展总体规划。班玛大气环境质量长期保持稳定良好,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班玛列入的1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和2个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良好。
班玛积极开展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退化草地补播、草原鼠害防控等生态保护等建设项目。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军沟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建设获得有效推进。班玛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近年来累计投资近670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高标准造林0.1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7万亩,退化草地补播4万亩,黑土坡治理1.5万亩。
有效实施生态执法,是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关键。班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执法工作,加大生态环保领域政策法规宣传,使干部群众环保意识、生态理念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班玛县将生态保护联合执法和巡查检查工作常态化,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整改。持续进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方位“体检”整改,毫不松懈。
“三色班玛”是班玛人对自己家乡自豪的称谓。这里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更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收获之地,班玛的未来,将更加美丽富饶。
(常晓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