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节气看乡村

处暑|探“蜜”!它如何乘“蜂”起

发布时间:2024-08-21 13:44: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庆华 | 责任编辑:王静

处暑又叫出暑,暑渐消凉意来秋燥至。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且富含多种矿物质与维生素,是此时最理想的润燥佳品之一,而浅琥珀色、清香、甜润的荆条蜜成了该时节的首选。

“这会儿正是吃蜂蜜,降秋燥的时候,这不刚摇好的蜜都被老顾客预订了。”说话间,古将村蜂农谷天良又打开了一个蜂箱,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自家的“宝贝们”:现在每天都要看看蜂群、蜂王;看看秋繁情况。

昌平区流村镇水库北山脚下,一个个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山野间,成群的蜜蜂在山间飞舞,只见后背已湿漉漉的养蜂人正在挨个检查蜂箱。

该镇古将村,属于半山区,山场面积6000余亩,林木覆盖率85%以上,蜜源植物丰富。山上的荆条开花时间长,数量多,是该地区夏季的主要蜜源植物。荆花蜂蜜自然也成了这儿最具特色的蜂蜜品种。

今年64岁的谷天良已经与蜂为伴33个年头。如今,跟随他的老顾客也都有一二十年了,大都认他现摇的蜜。“大家伙儿都知道,我都是巢脾上积累了封盖蜜时才摇蜜,这时候蜂蜜的含水量、口感、色泽、贮藏性、‌结晶度和粘稠性都是最好的。每年5月份的槐花蜜,6月份的六道木蜜,7、8月份的荆花蜜都很受欢迎,尤其是有着四大名蜜之称的荆花蜜。”正是靠着诚信养蜂,谷老也成了古将村最早致富的人。“我最多的时候养了168箱蜂,年收入6-7万元。靠着养蜂,我盖了楼房、供了俩孩子上大学,日子真的甜如蜜。”谷天良坦言,“那会儿,在古将村养蜂可是老百姓眼里的‘香饽饽’。”

现在还是“香饽饽”吗?听到这话,老谷摇了摇头,“今年产量不行。”问起原因,老谷依然历历在目。“去年大暴雨那天,我们村的看山人、养蜂人姚春海怎么都联系不上,于是我和村书记、村长一起去山上找人。远远地看见窑湾桥上面堆着有半人高、裹着树叶的‘垃圾箱’,走到近前打眼细看,嗨,全是我家的蜂箱。”

“这距离您的蜂场有多远?”

“5公里呢!”

“冲走了多少箱?”

“28箱。”说到此,谷天良话语间仍是充满了心疼。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水灾,流村镇蜂产业损失严重,其中蜂群损失较大的便是古将村,将近400箱。洪水退去后,古将村两委第一时间走访养蜂户、帮忙收拾蜂场、统计受损情况、给予意见指导、进行新蜂场安置等。与此同时,针对蜂箱被冲毁等情况,昌平区积极协调并争取到蜂业综合保险,为受灾户第一时间进行理赔。同时出台了《昌平区关于规模养蜂奖励分项实施细则》,规定规模性养蜂户每户可享受100元/箱的补贴。还专门出台了《2024年昌平区“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果花蜂产业恢复和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其中,2024年恢复繁育蜂群1833群,每箱蜂市级财政补贴425元,区级财政补贴255元,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蜂箱、巢础、巢框、蜂饲料和蜂王等购置。

在一系列措施的加持下,谷天良的临时蜂场便选在了水库北山脚下。“灾后我育了10多箱蜂,新的蜂场也已选好了,明年我想继续扩大规模。”谷天良一边说,一边将新选好的蜂场指给我们看。

据了解,古将村养蜂历史悠久,现有养蜂户28户,50周岁以上的养蜂人就占了九成。针对养蜂人群老龄化的现状,古将村已与合作社、农家院等对接,建立蜂产品帮销模式。

与此同时,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借灾后重建之机,做好特色蜂蜜产业,古将村又开启多轮驱动。“我们村两委与驻村第一书记一直在积极谋划:一是继续发掘和培育像谷天良这样的‘土专家’,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保证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蜜等一系列核心产品的同时,积极研发一些符合年轻人的产品,比如蜂蜜唇膏、口红、蜂蜜饮品等;三是开展线上线下双销售渠道,培育古将村的蜂蜜直播代言人,建立消费者与蜂农之间的信任感;四是借助北京文化示范村的影响力,积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古将村蜂产业负责人姚春永表示,未来,起步早的蜂产业定能在古将村“蜂”生水起,再酿甜蜜生活。

作者:张庆华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