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8-08 09:18: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常晓姣 | 责任编辑:王静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火爆“出圈”。这个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多民族文化优势,成为众多游客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享受惬意乡村生活的热门旅游地。三合村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火爆出圈的一条街
前些年,三合村是个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居住的“空心村”,近三分之二的村民外出务工。2022年起,三合村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整合各类资金6000万元,集中力量打造了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谋划特色民宿、餐饮、研学、文创、摄影等多种业态,举办了稻田捕鱼节、老年节、关仓门节、稻田音乐节、“一起去村游”等系列节庆活动,多渠道搅热乡村旅游,让各族群众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经过几年的发展,三合村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步入正轨,实现了从“空心村”“落后村”到自治区级“农文旅融合示范村”的美丽蝶变。
三合村 摄影常晓姣
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的火爆出圈,吸引了村里大量在外务工的青年返乡创业,现在全村已经有67名朝鲜族群众(包括17名从韩国回乡的村民)自主返乡创业,实现了“致富在家乡,不用去远方”的梦想。
村民许忠光以前在韩国务工,当他了解到家乡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正式开街,便于2022年5月毅然返乡,利用自家闲置的宅基地,经营起了朝鲜族特色餐馆。现在这家餐馆的生意特别火爆,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村民朴勇直,2023年从韩国返乡,看到民俗风情步行街的建设如火如荼,下决心不再出国打工,把自家小院打造成了有4间客房的精品民宿,为游客们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现在,他的“朴家小院”已正式营业,收入可观。小伙子杨光,是三合村的女婿,随妻子返乡创业,在民俗风情步行街开办了“兴礼·盟天下”文创产品店,夫妻俩经营兴安盟旅游吉祥物伴手礼、风景牛皮烫画等各类文创产品。从2023年开业至今,毛收入已达到60多万元。
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的建设,给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很多机会。有的村民把自家庭院建设成民族特色餐厅、民宿、民族风情体验店;有的村民为游客提供摄影服务、提供儿童研学服务;还有的村民自制打糕、辣白菜等朝鲜族特色美食,吸引客人购买品尝。政府、企业、村民齐心协力,让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远近闻名,成为热门农文旅打卡地。
盘活资产的一个村
农村资源如何利用,农民手中的资产怎样体现价值?为了有效开发利用乡村资源,三合村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有偿退出、合作建房、使用权出租等形式,盘活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吸引社会资本、返乡能人发展文旅业态。现在全村有3户有偿退出、6户合作建房、16户进行使用权出租,原本闲置的农房和院落现在都火了起来。
三合村民宿 摄影常晓姣
顺应农村消费场景打造,三合村由政府搭台统一进行策划招商,引进有能力的社会资本下乡投资,目前已经吸引了8家市场主体入驻。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开办运营的“朝族人家”餐厅,是投入110万元打造的朝鲜族美食饭店,已于2024年6月中旬正式营业。2024年1月,三合村引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蚂蚁力量”儿童研学机构,打造儿童农业研学基地,通过认领菜园、农事研学、家庭聚餐、帐篷露营、户外聚餐等多种形式,吸引青少年学生到乡村体验农耕文化,感受自然美景。
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 摄影常晓姣
以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建设为龙头,三合村带动多种业态齐头并进,让以村民宅基地资产体现价值,让社会资本的投入具备价值。自2020年9月乌兰浩特被确定为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地区以来,三合村积极探索实践,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盘活闲置3000余宗,宅改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让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老板。这样的改革举措,既留住了原乡人、又唤回了归乡人、更吸引了新乡人,三合村的美丽生态和特色文化,真正给各族群众带来了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2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万元。
融合发展的一条心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位于“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盛产优质大米,而三合村的水稻种植已有80多年的历史。因历史文化、饮食习惯等原因,最早村里只有朝鲜族村民种植水稻,随着其他民族村民的不断加入,朝鲜族村民乐于将选种、插秧等水稻种植经验传授给其他民族村民,于是才有了如今各族村民在一起共居共学、耕耘收获的美好景象。水稻种植也见证了三合村各族村民互帮互助的美好传统。
三合村种植的水稻 摄影常晓姣
水稻种植不仅是各民族融合团结、邻里和谐的媒介,更成为三合乡各名族村民产业致富的又一支柱。近年来,三合村坚持科技引领、政策扶持、合作发展,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推动稻米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兴安盟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2022年,三合村核心示范区水稻亩产达到了743.5公斤,刷新了自治区水稻单产记录。
三合村水稻观景栈道 摄影常晓姣
登上水稻观景栈道,碧蓝的天空下,葱绿的稻田方格像棋盘一样整齐排列,清澈如镜的稻田与村庄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山水田园画卷。结合这里悠久的稻作文化,三合村以水稻故事馆、朝鲜族民俗馆为载体,策划推出研学旅游、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一系列活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三合村的民族风情、地域风俗和饮食文化,从而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阿木古郎河、归流河、洮儿河三条河流在三合村汇合、融通,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因此得名。走进三合村,青瓦白墙、飞檐雕梁,木色门窗疏密相间,一座座朝鲜族院落掩映在绿树花丛中,触目可及尽是乡村生活的美好画面。多年来,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里,朝鲜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等6个民族和睦共处、相互扶持、团结友善,在生活习俗、饮食文化上不断融合、相互适应,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生动、鲜活地践行着一个暖意融融的“合”字。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许忠峰告诉记者,三合村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石榴籽同心筑梦”文化振兴工作宣传队,创编《村规民约》、三合村村歌,聘请文化村长,组织开展“石榴籽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等评选,营造了邻里和睦的乡风民风。
现在,三合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生态文化村、内蒙古自治区非遗特色村。在三合村,看山望水闻稻花香。这里既有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上的韵味悠长庭阶小院,还有让游人回归大自然“睡”在风景里的民宿,更有在极目远眺的万亩稻田壮丽风光。三合村呈现出的,就是一幅恬静淡雅的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新画卷。
(常晓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