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倾力打造果业基地 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5-31 11:28: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常晓姣 | 责任编辑:王静近年来,新疆供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花大力气、用大投入,倾力打造果业基地,获得切实有效的成果,为南疆果农撑起生产经营的一片天。通过所属新疆果业阿克苏果业基地公司,在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林果收购、务工就业等方面采取强化措施,开展全面建设,形成完整的林果产业链和供应链,有效促进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新疆汇宗农副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常务副总王小明介绍公司情况。)
一、强化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投入,成功打造一体化基地建设。
果业基地公司立足阿克苏特色林果资源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因地施策,共投资16.1亿元,在阿克苏地区布局建设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及仓储加工集配中心4个,经营服务设施总面积45.8万平方米。在阿克苏市、新和县建立综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仓储加工集配中心2个、经营服务设施34.4万平方米;在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温宿县恰格拉克乡建立核桃、红枣仓储加工集配中心2个、经营服务设施11.4万平方米。这些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变了过去当地林果产品生产经营基础设施条件差,未能较好地解决产地农产品交易、分选、加工、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质量安全等问题,成为各地促进农民增收及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二、强化传统批发市场改造,成功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按照“线上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线下产地交易集配中心”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公司建立一站式网上批发采购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经营和服务。同时,与和田、伽师、叶城农产品仓储交易集配中心协同运营,打造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辐射国外,在国内属最大规模的新疆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填补了农副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空白,推动了新疆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目前,已实现核桃、红枣、苹果、香梨等产品的线上交易,有力地促进了林果产品由分散、小规模销售转向集约化流通,打破了农民与收购商在市场上的“价格博弈”关系,解决了“卖农产品难”的断点和痛点,稳定了农民的经济收益。2020-2022年,阿克苏地区林果产品累计线上交易量达到18.1万吨,实现交易额18.5亿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阿克苏农产品交易中心协调1000吨库容,为南疆四地州供应农产品6000余吨,稳价保供,体现出应有的责任担当。
(电子交易市场一角)
三、强化产地加工产业投入,成功打造产地特色生产线集群
公司在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温宿县、新和县、农一师阿拉尔布局建设区域农产品加工项目5个,引进设备红枣加工生产线12条,核桃加工生产线9条,配备红枣光链色选机15套,核桃X光分选机等14套,不断提升林果产品尤其是核桃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目前,核桃、红枣产地初加工转化能力达20万吨,核桃脱青皮加工率由过去的不足20%提升到70%以上,核桃白仁率由原来的25%提升到80%以上,林果特色生产线集群的有效运营,成功塑造了新疆绿色、生态、优质、安全核桃品牌形象。
四、强化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成功优化冷链物流体系
公司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农产品鲜果合作项目,建成设备鲜果分选分级生产线2条,年可加工、分选分拣保鲜苹果1.2万吨,冬枣、杏、西梅等小品类鲜果1万吨,大大提升了鲜果产地预冷、分级、包装能力,有效提升新疆鲜果产后商品化加工及四季均衡销售能力,成为农夫山泉、鲜丰、华润万家、沃尔美等国内大型农产品经营企业鲜果的直采、集采基地,突破制约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进一步扩大了林果业加工、仓储、销售规模,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建有仓储冷库5座(150间)、智能库1座(3间)、三期新建仓储冷库4座(54间),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年仓储保鲜能力10万余吨,成功打造南疆最大的冷链仓储基地。
五、强化农产品收购规模,大力促进南疆果农增收
2019年至2021年,根据新疆果业集团“两张网”建设和托市收购工作部署,公司在阿克苏地区,以各基地龙头企业为收购主体,全力购销、交易红枣、核桃21万余吨。阿克苏特色林果产品收购、销售价普遍高于往年,让果农吃上“定心丸”,成为稳定价格、助农增收的“稳定器”。同时,加强兵地合作,在兵团阿拉尔、图木舒克、农二师、农十四师等地开展红枣托市收购业务,为进一步做优做强兵地红枣产业,打造兵地融合发展的样板,促进南疆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六、带动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公司积极与阿克苏市、新和县、温宿县、农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以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为杠杆,解决贫困户的生活生产困难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建立的区域农产品仓储加工交易集配中心及县级小型批发交易市场,在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安排合适的岗位让贫困户在企务工,通过获得工资收入,实现脱贫目标。目前每年可安排就业达1.1万人次以上,有效带动6000余户农户增收、带动1500余户商户增收,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贡献。
(图文/常晓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