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普|早春西瓜如何防治病虫害
发布时间:2024-03-20 14:24: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谢爱婷 侯峥嵘 | 责任编辑:王静据北京市气象部门预测,3月气温较常年略偏高,降水偏少,大风天气频发。正值早春西瓜定植高峰,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等因素易诱发灰霉病、蔓枯病等病害,同时气温回升也利于蚜虫发生。为了帮助广大种植户有效防控病虫害,农业部门相关专家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为害症状
蔓枯病: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茎蔓受害最重。叶片受害时,发病初期呈黄色小圆斑,叶片发病多从叶缘产生“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轮纹斑,老叶病斑易生小黑点,干枯后呈星状破裂;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和茎节的附近初生油渍状病斑,病斑呈椭圆形或梭形,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干后为红褐色小硬块,茎蔓表皮纵裂,表面散生小黑点;果实受害后初期为水渍状病斑,中央变成褐色枯死斑,并开裂,内部组织木栓化枯死。
图1西瓜(幼苗)蔓枯病叶部及茎部症状
灰霉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秆。苗期染病,先是心叶受害,后枯死,瓜农称烂头;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从叶尖或叶缘向基部呈“V”字形扩展,并产生深褐色轮纹,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为害严重时,叶缘干枯卷曲;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茎蔓折断,引起烂秧;果实染病先从花器开始发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被病原侵染后,病菌向果柄、果面扩展,被害果面呈灰白色、软腐。
图2西瓜灰霉病叶部症状
蚜虫:瓜苗生长点被害可导致枯死,嫩叶被害后卷缩,瓜苗期严重被害时能造成整株枯死,成长叶受害,会干枯死亡,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蚜虫为害更严重的是可传播病毒病,使植株出现花叶、畸形、矮化等症状,受害株早衰。
图3瓜蚜为害状
图4瓜蚜
发生特点
蔓枯病:瓜类连作,过度密植,嫁接苗伤口愈合不良,瓜苗疯长,营养生长过旺,频繁整枝,伤口增加,温暖高湿、寡照,通风不良,以及连续阴雨天利于病害发生。
灰霉病:灰霉病菌喜低温、高湿和弱光条件。早春遇到雨雪天气时不能及时放风,大棚内光照不足、气温低、湿度大,植株叶面结露时间长,灰霉病易严重发生。
蚜虫:瓜苗定植后即有发生,为害盛期为5月至6月,春茬西瓜发生重于秋茬西瓜。棚室周边杂草较多易导致蚜虫早发重发。种植密度大或营养条件恶化时,可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扩散。
防治技术要点
对于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加强温湿度调控,降低棚室湿度。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加强通风换气,控制土壤和空气湿度。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施磷钾肥及钙镁等微肥。叶面追肥,促使西瓜植株生长稳健,增强抗病性。
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现灰霉病病情,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并疏花,集中深埋或烧毁,保持棚内清洁。
蚜虫:及时清除棚内外杂草,或铺设黑色地布阻隔杂草上蚜虫迁飞入棚。
对于蚜虫的物理防治:
在通风口、门窗增设防虫网,阻隔有翅蚜入棚;瓜苗定植后,在瓜秧上方20 cm处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每亩20~25块,当粘满蚜虫时及时更换;铺设银灰膜趋避蚜虫,或在大棚通风口挂10 cm宽的银色膜,防止蚜虫飞入棚内。
对于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病害:可选用3亿孢子/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25~167克/亩,或100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70克/亩,叶面喷雾,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蚜虫:在蚜虫种群密度低时,释放异色瓢虫和蚜茧蜂,种群密度大时喷施藜芦碱或除虫菊素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蔓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20~140克/亩,或22.5%啶氧菌酯悬浮剂35~45毫升/亩,或24%苯甲·烯肟悬浮剂30~40毫升/亩,或560克/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75~120毫升/亩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
灰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30%唑醚·啶酰菌悬浮剂40~60毫升/亩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蚜虫: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亩,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毫升/亩,或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10~14克/亩,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3~5克/亩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
作者:谢爱婷 侯峥嵘
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