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绘就“太行泉城 美丽邢台”乡村新画卷——邢台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1-15 08:53: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近年来,邢台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市情实际,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做法,聚焦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优势产业集聚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乡村社会善治度,着力打造具有邢襄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和美乡村972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33个。

一、坚持凝聚“组织力”,完善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体系。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坚持市县乡村四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和美乡村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和部门个性指标考核清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和美乡村建设亲自谋划研究,亲自审核把关有关文件,并多次深入县、乡、村对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坚持定期调度,组织观摩,现场办公,实化工作举措,促进任务落实。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专题研究,分管领导一线推动,配套建立工作清单、评比办法、考核办法,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有序开展。二是建立指导帮扶机制。各县(市、区)由县级领导包联乡镇,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集中时间和精力具体指导项目推进。充分发挥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作用,开展“乡村振兴实事好事”工程,要求各驻村工作队,至少为所在村、群众办一件看得出和美乡村建设成效的实事好事。三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定期由党政分管负责同志带队,对和美乡村创建村开展逐村督导、观摩拉练。任泽区、襄都区每个月由区领导带队开展集中观摩。坚持对各创建村工作进展情况和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开展实地督导,各县(市、区)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各创建村逐一开展督导,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对账销号,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二、坚持下好“先手棋”,统筹和美乡村建设布局规划。一是集中连片布局布点。以6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15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区、17个县级和美乡村示范区为主要创建载体,对无法纳入示范区范围的和美乡村,也按照纳入未来年度示范区覆盖范围进行谋划布局,重点向乡镇政府驻地、城乡结合部、高铁高速沿线、景区周边和大运河文化带布局,着力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建设格局。二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遵循“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按照“多规合一”编制要求,对每个和美乡村创建村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村庄风貌提升方案,分类统一规划样式、色调、风格。有条件的村聘请一流规划设计院编制村庄规划,突出历史传承、自然禀赋、文化积淀以及产业特色等要素。三是合理制定建设计划。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提升什么”的原则,明确建设内容,确定责任单位。坚持项目化实施,建立项目库,按月推进建设,做好整治项目、做强产业项目、做亮特色项目、做实基础项目,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高效实施。南宫市把建设农文旅“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宜”特色乡村作为重点。巨鹿县以“尊重民意、留住乡愁、做强产业、改造提升”为原则,规划实施“七大行动”。

三、坚持挖掘“新内涵”,塑造和美乡村建设特色风韵。一是注重环境保护。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慎砍树、少拆房,切实利用好、保护好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彰显依山傍水、因势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让和美乡村保持“天蓝、水清、花香、气新”的环境特色,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全市共37个村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称号、159个村荣获省级森林乡村称号。信都区英谈村、沙河市王硇村、内丘县黄岔村,坚持修旧如旧,保护古寨建筑,保持自然风貌。沙河市栾卸村以“金玉栾卸,康养福地”为主题,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恒利庄园及恒利制药、农业合作社等资源,着力打造“栾卸银杏风景区”,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银杏、菊花文化节”,被人们称作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二是提炼村庄特色。以文化为根、农业为基、村民为本,各创建村对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资源禀赋等进行提炼,努力使每一座民居、每个节点都彰显特色。全市共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17个;75个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7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信都区立足古村落、旅游景区、红色底蕴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聚力推进全域旅游,走出“深闺”,擦亮名片,凭实力“出圈”,创建了前南峪村、营里村、郭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三是抓好乡村产业。做实特色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2家,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个、领军企业品牌10个。隆尧县立足东方食品城区位优势,发展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市经开区引导镇办积极发展特色种植,打造春季赏花、秋季采摘旅游新模式。宁晋县以贾家口镇为代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完善乡村城市化功能,打造“功能全起来”美丽乡村,其中黄儿营西村工农业产值超200亿元。南和区以“党支部+合作社+特色产业”模式为支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其中27个和美乡村创建村培育了以金沙河面业、华兴宠物食品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兴农富民新项目,拥有相关市场主体11000家,电商和营销商约9300家;培育打造设施蔬菜、道地药材、南和金米等特色产业,其中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四、坚持整合“好资源”,解决和美乡村建设资金难题。一是用好财政资金。积极争跑上级资金支持和运用好市、县级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民办公助等方式,有效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和美乡村建设。信都区自“十四五”开局以来,累计筹集各级各类资金10.4亿元用于和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管护资金需求。二是活用债券资金。南和区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债券资金11.1亿元,用于全域和美乡村污水治理和道路硬化提升工程。任泽区申请专项债券8000余万元实施6个村污水治理工程。信都区浆水镇申请省级债券资金6.4亿元,用于提升和美乡村基础设施;申请省级债券资金5000万元,用于生活污水治理,通过EPC项目打包,由中电建公司统一建设。三是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搭建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信都区把和美乡村建设与盘活闲置宅基地、空心村治理结合起来,村集体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流转闲置农房,利用闲置农房与集体联合建设乡村电商直播基地、农产品展厅、手套、葫芦加工、民宿康养等产业,创建了小戈廖村、小石头庄村、喉咽村等一批示范村,有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让农村沉睡的“空心屋”变成农民期盼的“黄金屋”,其中,前禅房村引进云清清康养项目,投资1.2亿元,闲置几百年的旧石头房升级成民宿,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沙河市白庄村积极引进金沙河佛照山项目,努力打造农业观光休闲园区,走出一条“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道路。

五、坚持画好“同心圆”,凝聚和美乡村建设强大合力。一是注重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民情夜话”“红色小马扎”“党建大篷车”等方式,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如何规划、人居环境整治怎么干、集体经济如何发展等群众切身有感的问题,解决群众疑虑,把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全市共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4个,河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0个。南和区赵牌村是“五德共治”模式发源地;任泽区赵村成立“七会一家”组织,形成村民自治体系,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子。二是鼓励群众参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阵地为载体,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及“饺子宴”“粽子宴”各类孝老敬亲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依据村情制定红黑榜制度,通过积分量化落实奖惩,使广大群众从“站着看”到“动手干”,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威县孙家寨村主打孝道文化,以创建孝亲敬老村为建设抓手,兴办孝道大餐、开办孝道讲习班等做法远近闻名。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在电视台、公众号等平台设立曝光台,定期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进行跟踪曝光,推进问题整改落实。随机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等各行各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其中邢台市政协召开“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远程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围绕和美乡村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进一步形成社会主动监督的浓厚氛围。

供稿: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