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绩溪县上庄镇:多举措加强古村落保护与传承 绘就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12-26 10:21: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郑鸿喜 程艳宇 | 责任编辑:张袁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走进徽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胡适故居、红门楼、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马头墙……黑白灰三色如泼墨山水画一般的景致,无不让人领略到古村落独有的风情。
近年来,绩溪县上庄镇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率先创成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镇,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老屋古建筑建设。
加强古村落文化古迹保护力度
传统村落带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烙印,中国的乡村聚落距今已经有一万年的历史。为了唤醒人们对古村落的记忆,该镇针对上庄部分古建筑、老屋等进行保护维修,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广大游客了解上庄的山水文化,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上庄,爱上这里的徽派建筑。
除此之外,该镇计划培育一定数量的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古村落,实施文物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使古村落文物资源和历史文脉得到保护。截止目前,该镇全区登记传统村落共有6个,国家文物保护建筑群1处,古民居有90多幢。
加强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上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镇大力加强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胡开文墨厂保留着最早工厂创建的模样,老旧的工作台与墨厂是时间和智慧的沉淀;传统徽剧已在上庄开启了少年班的传承;“手龙舞”、舞龙舞狮等已在农村流行数百年。
上庄镇着力在加强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下功夫,2014年11月,龙舞(手龙舞)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曹武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庄老胡开文墨厂老厂长胡嘉明是徽墨制作技艺非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1月,“金山时雨”绿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进一步推动非遗影响力,该镇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重要节日,开展非遗交流展示活动,2023年4月15日上午大地欢歌暨皖南星7天·2023绩溪金山时雨茶文化节在该镇隆重开幕,手龙舞、布龙舞演出、非遗传承人金山时雨炒茶表演等一系列徽文化韵味浓厚的非遗演出,大大提高了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和影响力。
加强古村落乡村振兴活化赋能
该镇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让村民们深入了解、主动参与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助力当地群众捧起金饭碗,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徽墨、绢花、种植当季农产品等,带动脱贫户、留守妇女、低保户等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为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该镇充分对古民居进行活化利用,让古村落在农村发展中焕发出别样生机。将年久失修的百年老宅整葺为古色古香的农家乐,“骆驼巷子”农家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让无数食客身在其间既能感受古建筑的遗风遗韵,又能感受到徽商当年走街串巷吃苦耐劳的精神。
“胡开文”旧居即为胡天注八房留存,村里人形象地称为“红门楼”,这座建于清末民初的古民居,为中西合璧的西洋楼,是绩溪引进西洋建筑风格的第一家,“红门楼”的悠久历史和里面蕴含的中国传统家庭的家风家训、思想情怀成为了当地一道特色的乡村旅游风景线,联合胡开文墨厂的制墨技艺,完整地呈现了“胡开文墨业”的由来与兴盛,展示出徽文化和古村落有机结合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该镇将着重推动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强化以胡适故居等古建筑群为主要旅游发展路线的乡村旅游宣传,以点带面,联合宅坦村、旺川村、石家村、余川村等几个古村落,绘就出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图/文 郑鸿喜 程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