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观察

安徽郎溪县姚村镇:山里人家麻条香

发布时间:2023-10-20 14:53: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余克俭 王祖清 | 责任编辑:吴伟

十月山村晒秋忙,金风送爽麻条香。过了寒露,霜降又至,安徽省郎溪县姚村镇各类农作物陆续收获,依次登场晾晒,晒出一片农家丰收的喜悦,其中不乏当地的特色美食——麻条。

在姚村镇,很多山里人还坚守着用传统手艺制作麻条,王辛芝就是其中一位。

10月18日上午,笔者走进王辛芝的小院,看见一张张蔑笆上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麻条的半成品山芋粑粑——趁着正好的秋阳晾晒着,小院里弥散着清甜的芋香。

王辛芝坐在蔑笆旁,切着麻条,她告诉笔者,这是她抢早市做的第一锅麻条,一百斤山芋做的,昨天晒了一天,“今天能切了,要赶紧把山芋粑粑切成麻条,太干了就切不动了。”山芋粑粑切成长条形麻条,整齐排列在簸箕里,“切好了,再晒一两天,完全晒干水分就是成品了。”

制作麻条,传统手工,工序繁琐,很是辛劳。首先,把山芋从地里采挖回家、洗净,再削皮,然后切片放入大锅中,用劈柴旺火煮熟,盛放到盆里捣碎,再盛到洗净的桌面上,聚拢、拍打、压实,做成一个四方四正的山芋坨坨,待其完全冷却后,开条,切成一块块长方形山芋粑粑,摊铺在蔑笆或簸箕里——交给阳光处理。“山芋坨坨要揣熟、压紧、夯实,这个过程是力气活,要下架子干,很累人,又是热烘烘的,衣服会汗湿。”和其它特色美食一样,从原材料山芋变身香喷喷的麻条,离不开手艺人的辛勤劳作。

期间,村东李奶奶来到王辛芝的小院,预订5斤麻条,说是在杭州务工的孙女打电话指定要吃王家做的麻条,晒干了用快递寄过去,“她家的麻条是红心山芋做的,口感软糯,沁甜,有嚼劲,搞得又灵净,山芋洗两遍、清两边。”

说到麻条的产量和销售路径,王辛芝坦言,目前只种了一亩多地的山芋,麻条产量也只有几百斤,都是村邻及周边回头客买去的,村里的电商服务站点和集镇上的两家农家乐要货,没得供应。

今年56岁的王辛芝,家住姚村社区老屋冲组,丈夫杜富林在姚村老街经营一家日杂小店,闲不住的王辛芝把家里的菜园打理的四季皆绿,并种了一亩多地的红心山芋,山芋收获了,再用传统手艺加工成麻条出售,为家庭增收。

俗话说,人懒地生草,人勤地生宝。村上有些闲置的菜地,白白地荒废了可惜,勤劳的王辛芝把这些荒地捡来或协议租来种植红心山芋——这是她来年开春的生产计划。她表示,工夫有的是,只要舍得出力,多种几亩山芋没问题,要像模像样地办起一个麻条小作坊,起个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山村妇女发展庭院经济和制作特色美食,借助乡村旅游的东风,让特色小吃——姚村麻条走出山门、香飘远方。(图/文 余克俭 王祖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