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北京丰台:智慧农业园里科技感满满

发布时间:2023-07-19 11:14: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冬季温室大棚很常见,但是您听说过夏季温室大棚吗?其实,拥有科技“加持”的日光温室不仅能用于冬季农作物保温,而且可以在夏季为作物生长“纳凉”,还能为农作物提供恰到好处的水、肥、光照等生长条件。丰台区云岗街道张家坟村的智慧农业园里就有24栋这样四季兼宜的日光温室。

智能管护让农作物生长环境四季皆宜

近日,记者来到了云岗街道张家坟村的智慧农业园,炙热的午后,24栋崭新的日光温室在烈日下格外耀眼,心想:“这么热的天儿,蔬菜瓜果闷在大棚里,估计蔫吧了。”一进去才发现,里面并非想象的那样闷热,反而舒服的很。头顶环流风机吹来阵阵凉风,温室腰线位置的薄膜已经被移开,仅留了一层纱窗,不仅通风良好,还能防止飞虫入侵。这栋温室里种的是可以生吃的乳茄,目前正处于盛花结果期,长势喜人,专业技术员刘辉告诉记者,头茬门茄已经进入采收期。

在温室门口处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个智能控制触摸屏,上面详细显示当前室内外温湿度,一旦发现数值超标,一方面可以在棚内人工干预,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园区指挥室通过电脑中控系统调节温室内的高压喷雾设施,起到降温加湿作用。

温室的棚架可通过电脑操作,控制薄膜以及冬季会用到的棉被自动收放。温室的薄膜上喷涂了专门的制剂,既保证一定的透光性,还可以部分阻隔紫外线,防止农作物被晒伤。田地边缘还配置了电动轨道采收车,采收时工人只需把摘下的蔬菜放在每一垅地的地头,采收车就能自动送到温室入口,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

经过这样智能化管护的农作物产量也很给力,刘辉告诉记者,每个大棚约占地481平方米,今年6月24个棚共计17.5亩地总产量达到32吨,包括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辣椒、丝瓜等多个品种。园区还参加了北京市的高产擂台赛,产量获得了评委专家们的认可。

有机种植为智慧农业长远发展铺路

刘辉告诉记者,不同品种的蔬菜陆续从7月中旬到9月底前都会拉秧,之后会进行旋耕、施有机肥,以及闷棚灭菌,进入休养环节。各个温室的土壤经过高温灭菌能大幅度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温室陆续进行休养才能错峰种植,保证园区四季有收成。

温室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由碳滤器、砂率器、反渗透膜等多个装置组成,直接与田内的滴灌管线相连,只需点击设备上的相应按钮,就能设定灌溉时间和水量,实现田内农作物的精准灌溉。“目前我们的土壤和作物正处在有机转换期的第二年,经过处理的灌溉用水都已经达到饮用水标准,肥料都是用的液体有机肥,这对田内瓜果的品质也是一个保障”。刘辉说。

“我们这个大棚从2011年就开始建了,先后经历过村里自己经营和对外承包经营,效果都不是很好。”张家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绍辉介绍。从2018年开始,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张家坟村陆续改造了24栋日光温室。2021年投入使用,经过三年左右的摸索,园区大棚在农作物种植方面的经验逐渐成熟,今年大棚的产值效益也开始显现出来,目前的瓜果已经供不应求。我们村一共有1500多位农民,希望今年过年的时候能让把园内的蔬菜端上每户村民的餐桌。 

“云岗街道正在努力打造生态航天城,张家坟村的智慧农业园正是我们生态农业的一个标杆。”云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张家坟村智慧农业的内核越来越实,未来街道将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共同协助张家坟村将整个村域打造为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记者从丰台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丰台区以成立都市智慧农业工作营为抓手,正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场、现代种业等新型应用场景,加快都市智慧农业体系建设,数字化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北京美丽乡村网供稿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