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京郊主要农产品采后 这些意见要牢记
发布时间:2023-07-11 08:49: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满杰 赵立群 | 责任编辑:王静北京市已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高温、暴雨等灾害天气处于高发期,为了减少不利气候对北京市主要农产品采后流通造成的损失,应根据天气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对此,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采后管理意见,供生产、经营者参考。
粮食作物(主要指小麦)
当前北京市小麦已基本收割完毕,针对暂不直接销售并自己贮藏小麦的经营主体,具备烘干条件的应将小麦水分降到12.5%入库贮藏。不具备烘干条件的应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脱粒并剔除杂物的小麦进行晾晒,将麦温晒到50℃左右,保持2小时高温,待小麦水分降到12.5%趁热入库,整库密闭,使小麦温度保持在46℃左右并持续约10天,以此来杀死害虫。期间应密切注意小麦商品性,然后降至常温贮藏。入库贮藏的小麦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防降雨和防潮,同时做到防霉、防虫、防鼠、防雀、防火等。贮藏小麦种子还要注意防混杂,避免贮藏温度长时间高于25℃,定期检测发芽率。
蔬菜作物
加强采收管理:采收宜在晴天清晨或夜间温度较低时进行,阴雨天、雾天等天气不宜采收。采收前应适当控水,增加耐贮性,采收时应注意轻收轻放,保持外形完好,无明显病虫害及其他损伤,采收后应尽快运到阴凉通风场所。对于受到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导致长势较弱的蔬菜,要适当早收,基本达到采收标准的要应收尽收,减少损失。
同时,需要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
一是做好蔬菜分级和包装。根据蔬菜商品性、销售渠道等做好分级,对于受机械损伤的蔬菜,要根据损伤程度进行分类销售或加工利用;产地包装宜采用塑料周转筐或纸箱,电商销售可选用瓦楞纸箱、泡沫箱等作为外包装,应用包装盒、泡沫网套、气柱袋、葫芦膜等作为内包装可避免蔬菜出现机械损伤,配送小包装可应用盒覆膜、保鲜盒、自发气调、微孔包装等适宜的保鲜包装,可延长货架期,降低蔬菜损耗率,夏季应注意采用增加打孔数、减少堆放层数等方式适当增加包装的透气性。
二是做好产地预冷和贮藏。具备冷链条件的经营者,可采用冷库预冷、差压预冷等,夏季蔬菜预冷应根据流通环境适当提高预冷温度,减少内外温度变化较大造成包装起雾及损耗的增加,不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冰袋、冰排等蓄冷预冷或放在阴凉处进行降温。叶类蔬菜夏季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5℃,相对湿度为90~95%;茄果类蔬菜适宜的贮藏温度8~12℃,相对湿度为85~90%;食用菌适宜的贮藏温度2~4℃,相对湿度为85~95%,贮藏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蔬菜的商品性,尽量减少贮藏时间,尽早销售。注意避免蔬菜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存放,避免通风不畅,引起蔬菜内部温度过高,随时注意蔬菜商品性。
三是加强尾菜加工利用。受灾害天气影响必然产生大量有缺陷的尾菜,包括明显损伤的产品、水冲倒伏的植株、风雨拍落的果实,以及被动提前采收的蔬菜等,可以加工成为脱水菜、泡菜、酸菜和酱菜等产品,既可止损亦能增值。
加强流通环节管理:温度管理是流通环节中蔬菜保鲜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其影响可达70%以上。因而,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均应在全程冷链的适宜低温条件下进行,并注意减少各环节间的温度变化;不具备冷链条件的,一般适用于近距离(24小时以内到达)流通,如在常温下进行,运输车辆应注意防晒、降温、保湿和通风等,装卸车应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
经济作物(西瓜、甜瓜)
加强采收管理:西瓜、甜瓜的采收宜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进行,阴雨天、雾天等天气不宜采收,切忌在强烈阳光时采收,采收后需运到阴凉处,以免暴晒导致水分流失。销往当地市场的,应采摘九成以上熟瓜,并于当天下午或次日供应市场;长途运输外销时,可适当提前1-2天,采摘八成熟瓜。薄皮甜瓜采后后熟速度较西瓜和厚皮甜瓜更快,采收成熟度的把握更应注意。
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一是做好分级和包装。根据质量、销售渠道做好分级,电商销售可选用瓦楞纸箱、泡沫箱等作为外包装,气柱袋、网套等作为内包装减少机械损伤。二是做好产地预冷和贮藏。西瓜、甜瓜等宜采用通风预冷和差压预冷等,适宜的贮藏温度8~12℃,相对湿度为85~95%。不具备冷藏条件的经营主体可在常温下短时间贮存,但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存放,随时注意商品性。薄皮甜瓜机械伤和温度对商品性的影响十分明显,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更应引起重视。
加强流通环节管理: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效降低西瓜、甜瓜损耗率,在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具备冷链条件的经营主体在运输过程中可将冷藏车温度设置在8-12℃,不具备条件的经营主体应尽可能的销往本地市场,减少运输、销售时间,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存放。
作者:满杰 赵立群 北京美丽乡村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