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发展观光农业 村民在家门口鼓起“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2-12-07 14:16:39 |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 作者:李黎 刘倩妤 | 责任编辑:王静“石斛兰花基地建好后,能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12月5日,复工后的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井池村石斛兰花培育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剪枝、移栽,一盆盆石斛兰花长势喜人。井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军丽说,该项目将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有机结合,打造以产业为支撑的乡村休闲旅游,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 村民家门口就业
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井池村石斛兰花培育基地,还没到基地门口,大棚里兰花的清冽香气就扑鼻而来。
井池村石斛兰花基地于今年10月建成,可容纳两万盆兰花,种类包括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鼓槌石斛。棚内配置了自动喷淋系统、光造系统以及排风温控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操控,自动化进行浇灌、施肥、保温、采光、通风等农业生产工序,实现智慧农业。
“咱们井池村背靠明月山,空气湿度大,生态环境好,为石斛兰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说起发展石斛兰花产业的缘由,郭军丽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郭军丽说,基地里所有的原材料都是在山里就地取材,比如大棚里用到的树皮、地皮花、松针土等等。同时,不同于温室大棚里的兰花,井池村的兰花经历了风吹雨打、高温酷暑,生命力会更加旺盛。
“我们全村现有165户565人,在村里长期居住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在家里只能干农活,所以村里通过发展产业让他们增收致富。”郭军丽说,井池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村民不仅可以流转土地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还可以到花卉基地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村民余国菊就是其中一员。她说,自从在基地打工以后,收入增加了不少。“现在基地里打工,每天收入100元,一个月能多挣1000多元。”
改善人居环境 扮靓乡村“颜值”
鳞次栉比的院落,白墙黑瓦的农房,干净卫生的无害化厕所……如今的井池村,处处都整洁、美观、有序,让人恍若置身风景旅游区。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生态更优、环境更美,既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2018年12月,井池村在江北全区率先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截至今年10月,井池村示范片区农房整治65户已全数通过区级验收,示范片区外的37户农房也已全部修建完成。
农村路是村民们的致富路,目前,井池村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据了解,井池村农村公路分3期建设,全长约10公里,一期公路长3.952公里,于2021年3月通车,通车后打通了与复盛镇石庙村的最后一公里,形成鱼嘴、复盛、五宝三镇连通路网。二期公路约3.966公里,于2022年4月开工,预计今年年底通车。三期公路长约1.35公里目前正在方案优化设计阶段,修建完成后,井池村农村四好公路将形成“三横四纵”的交通路网体系。
同时,井池村修建了长约1.3公里长、宽3米的入户沥青道路,在农村公路与农家小院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并修建了约1公里宽0.8-1.2米的生产便道,方便村民出行,为发展农旅观光打下基础。
此外,井池村还在村内观光步道沿途设置垃圾分类箱体、安装太阳能照明灯,修建无障碍公厕、停车场等,并将石磨、犁耙等体现农耕文化的器具加以保留,让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感受清新爽洁的田园风情。
农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井池的位置离市区非常近,是近郊游的首选地之一,因此要从产业发展来推动乡村旅游。”郭军丽说,井池村现在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以石斛兰花基地为例,村里将利用现有的石斛兰花资源,打造兰花知识科普研学基地,让市民观赏兰花的同时,了解兰花的种植技巧和兰花文化。
据了解,近两年来,井池村开垦撂荒地,种上了果树、蔬菜,在积极发展产业的同时,将旅游观光理念贯穿其中,还打造了“小甜糯玉米节”,形成属于井池村的特色品牌。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郭军丽说,“明月山是井池村特有的生态资源,井池村将利用好这一资源,通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