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块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发布时间:2022-04-15 08:30: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付明丽 方 圆 王云娜 | 责任编辑:王静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春耕生产对于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至关重要。时近谷雨,大江南北到处都是一派春耕大忙景象。晋南粮仓,强管护、“慧种地”,科技壮苗;黑土地上,粮农备农资、增托管,规模经营;洞庭湖畔,建良田、减肥药,绿色生产……融融春光里,本报记者采访多个产粮大县,从火热的春耕场景中探访当前农业生产新亮点、新趋势。
山西:政策助农科技壮苗
晚播小麦一二类苗比例持续增加
风吹麦田千重绿。这些天,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西梁村的1000多亩晚播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
“家里这7亩小麦长势超预期!”村民阮会珠说,这些麦子去年12月18日才种上,比常年晚播了两个多月,“从播种到现在,农技人员常来地头指导,微信群里每天几乎都有管护视频,咱就照着做,没想到这麦子还挺壮。”
去年10月,山西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汾河河津段发生严重洪涝,下游的西梁村灾情较重。阮会珠说:“去年12月份,地眼看着就要上冻,不少乡亲都打算开春改种玉米了,是农技员给了咱继续种小麦的底气。”
底气来自河津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的晚播小麦冬季全膜覆盖技术。“近些年,当地农民大多种莲菜、山药等作物,这些作物收获时间比较晚,为了能赶种一茬小麦,农技人员总结出了一套晚播小麦管理的成熟经验。”河津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曹建明介绍。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河津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种子、地膜、整地旋耕和播种作业费用全免。抽调2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补贴政策、讲授种植技术。最终,河津市有1万余亩小麦覆膜播种。
从全省看,去年山西有614.5万亩冬小麦晚播,晚播率为75.4%。越冬期弱苗比例达到50%,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
苗情差,管来促。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建立厅领导包市、“三队”包联到县、技术人员到田的工作机制,三级联动,全面摸清一二三类苗分布情况,制作苗情表、分布图,挂图作战,一个县一个县抓,一块地一块地促。
运城市是山西粮食主产区,全市423.2万亩冬小麦,晚播田块占到68%,其中将近12万亩“土里捂”,开春以后才陆续出苗。
“惊蛰以后,全市两次普降喜雨,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我们指导群众趁雨追肥,加强春季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促进晚播弱苗转壮。”运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徐隽铭介绍。
“从麦田类型分析,运城市130万亩旱地麦田,由于底墒充足,去冬今春雨雪较多,机械镇压、趁雨雪追肥措施到位,苗情较好。”徐隽铭告诉记者,对苗情弱的地块,后期会引导农户加强管理,增穗数、增粒数、增粒重,“目前每亩总茎蘖数在63万以上,只要不发生较严重的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平均亩成穗数达到40万穗不成问题。”
“我家的麦苗怎么发黄?”“苗还是弱,是不是还得追肥?”3月底,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张定一来到河津市黄村做技术指导,刚下地就被村民围着提问,张定一耐心地逐一解答。
冬小麦苗情促弱转壮,科技是关键。山西组建“科技壮苗”专家团队,像张定一这样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冬小麦管理技术指导,开展促弱转壮技术培训,制作通俗易懂的微视频、音频课件,确保麦农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400亩晚播小麦陆续出了苗,运城市芮城县许坡村种粮大户胡天妮总算舒了一口气。
进入4月,正是小麦需要大量水肥的时候。胡天妮打开水肥一体机手机终端,根据空气、土壤温湿度和肥力状况,设置参数,完成轮灌作业,“今年小麦生育进程比往年晚了半个月,一直在追赶,营养一定要给够。”
胡天妮种了30多年地,现在是芮城县天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为服务好万亩粮田,合作社引进了无人机、高地隙植保机、移动式喷灌机等200余台农机设备。
去年,合作社建成了800亩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仅用一部手机就准确操控2000个摇臂式喷杆喷灌设备,每亩可节水50%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0%以上。2021年该示范区小麦亩产达623公斤,远高于当地400多公斤的平均亩产。
“今年的小麦播得晚,但技术护航,咱管理到位,争取不减产,夺丰收。”胡天妮信心更足。
截至4月初,山西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较冬前增加31个百分点。
黑龙江:护好耕地经营增效
今年计划扩种大豆超1000万亩,力争增产26亿斤以上
田间4月,伴随着冰雪消融,黑土地逐渐从冬眠中苏醒,承载起新一年的丰收希望。
春耕在即,黑龙江省黑河市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盘算起自己的种粮账:“今年合作社计划种2.5万亩大豆,比去年增加9000亩。算眼前账,政策托底,扩种大豆补贴高于玉米。算长远账,在玉米茬上种大豆,可以实现土壤改良,增强地力。”迎着午后暖阳,盖永峰笑眯了眼。
盖永峰这“两笔账”,底气来自黑龙江“真金白银”的政策引导。年初,黑龙江明确今年大豆种植面积6850万亩,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达到170亿斤,比去年增加26亿斤以上。为了实现扩种目标,省里出台差异化补贴政策,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轮作制度试点重点向大豆倾斜,新增耕地轮作试点每亩补贴150元。
“眼下合作社资金全部到位,目前已储备种子160吨,订购化肥800吨,农时一到就开种。”盖永峰说,今年合作社打算通过清选、分类初加工,提升大豆附加值,每斤价格能比普通农户种植高出1毛钱。
“目前全市大豆种植意向面积1534.4万亩,比省里下达的指标任务多18.4万亩。”黑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汪亮介绍,市里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乡镇村屯、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帮助种植户解决扩种大豆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大豆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
“注意播种均匀,别空穴,覆土薄厚要一致,边啊角啊也不能落下。”初春的三江平原,北大荒集团二九一分公司浸种催芽车间内灯火通明,农技推广研究员陈国建正为大家讲授苗床管理经验。
“要丰收,得把地护好。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地力才能不断提升。”二九一分公司总经理熊亚文说,“经过多年的综合管护,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提升了1至3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实现了53.1万亩绿色、有机、无公害耕地认证全覆盖。肥沃的黑土地又回来了!”
二九一分公司四管理区26作业站里,土壤化验室负责人周兆芳正在进行播种前的土壤采集工作。“这1800亩耕地去年秋天就完成了整地、施肥和起垄,就等天气回暖。”周兆芳介绍,“我们累计在全域取样测土1.6万份,每年给出施肥配方3000余份,指导种植户按需施肥,既节约成本,又提高粮食产能,最重要的是让土壤中各元素比例合理平衡,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保护黑土资源。”
“土地托管太靠谱了!”刚备耕那会儿,绥化市兰西县远大镇曙光村村民郭永凤就来到村党支部书记刘颖家里,打算把500亩地托管到村集体合作社,夫妻俩好安心外出务工。这已经是她选择托管服务的第三个年头。“去年玉米每亩打了1500多斤,亩收入1300元,比过去自己种多挣130元,关键还不用操心!”郭永凤说。
“2020年开始,我们村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利用村集体组织优势,实行‘村党总支部+股份合作社+农户’,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种植。”刘颖介绍,托管后亩均增产100斤以上,年均集体收入70万元,不仅农民增收了,村集体也有一笔托管收入,实现农户与村集体双赢。今年已经有100多户村民和合作社签订了托管合同。
创新经营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黑龙江坚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说,到2025年,黑龙江要发展示范家庭农场2万个,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50个,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农业全程生产托管服务面积将达到6000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湖南:按需施肥绿色生产
74个早稻重点县推广1350万亩早稻集中育秧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
4月6日,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筻口镇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智能育秧工厂内,150亩集中培育的早稻秧苗青翠欲滴。仔细打量,秧苗已长出三叶一心,个头也“蹿”到了3寸左右。这些秧苗通过机插秧的方式,陆续移栽到全县2万多亩农田。
筻口镇潼溪村农户黄大军今年打算种植160亩双季稻,相中的早稻品种是岳早籼6号。春节刚过,他就跟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系,订购了早稻秧苗。
“过去,由于技术不过关,自己培育的秧苗参差不齐,影响收成。现在有专业合作社替我们育秧,不仅秧苗更壮实,还不用担心错过最佳时间,早稻产量更有保障。”在黄大军看来,集中育秧让春耕生产省心省力,事半功倍。
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岳阳县规模最大的集中育秧工厂。合作社负责人董敏芳介绍,集中育秧采用的是智能化流水线作业。不仅浸种、起水、催芽等工序实现了自动化,就连将秧盘运至大棚,都实现了轨道机械运输,育秧周期大约为24天。
“专业集中育秧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岳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岳文告诉记者,机插秧省种、省工、增产,每亩节约种子、化肥、人工费30元以上,并将原本占耕地8%左右的秧田面积缩减到1%以下,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超过7%。
今年,岳阳县计划实施早稻集中育秧34.9万亩,开春以来已落实到当地1000多个育秧主体,确保早稻播种面积达43.5万亩以上。记者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2年湖南进一步将早稻集中育秧作为稳面积、稳产量、稳产能的关键措施,在全省74个早稻生产重点县部署安排1350万亩早稻集中育秧,比去年增加了350万亩。
4月6日,地处洞庭湖东岸的汨罗市白水镇高冲村,26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3月以来,村里完成了农田灌溉沟渠两侧的生态护坡建设,机耕道的路基也平整完毕。
高冲村种粮大户张建仁说,过去村里的机耕道坑洼不平,沟渠水流不畅,遭逢强降雨天气就会淹没农田,“田难种、风险大,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很受影响。”
去年秋季,高冲村抓住汨罗市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改善路渠等配套设施,提升农田产能。“新修的机耕道比过去宽了1米多,农机进出十分方便。沟渠建好后,灌溉用水从源头直接流到田间地头,用水不再愁,种田不再难,我当然愿意种两季!”张建仁说,今年这260亩高标准农田全部种植双季稻。
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亚运介绍,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原来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散零碎的低产田变成高标准农田,稳粮保供能力显著提高。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96万亩,总产量达41万吨。
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加速。按照规划,全省2022年度将完成4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地力等级。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湖南强化春耕农资调度,加强对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指导,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我们向农民精准发放配方,指导精确用量,可以在往年基础上减少6%的化肥使用量。”临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瑜说,市里组织测土专班分赴1100个取样点,选取稻田土壤样本,制定出水稻测土配方肥方案。与以往“一个配方管所有”不同,今年的新配方着眼于不同区域的土壤实际肥力,根据早、中、晚稻不同需肥量,分别列出建议施用量。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湖南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产量600亿斤以上。
各地加强粮食生产全过程全环节调度,推动粮食面积落实、政策落实、技术落实,让每一块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链接·春耕速递
11部门部署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1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增强国内化肥生产供应能力,提高化肥及其生产原料运力保障水平,积极做好储备等工作,提高化肥流通效率,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协同配合,切实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保障化肥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南方水稻机械化种植工作稳步推进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南方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推进行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目标任务,突出机械化移栽方式,多措并举加快补齐机械化种植短板,为水稻稳产增产提供机械化支撑。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5日 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