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回到拉祜寨看到有人在,看到大家手上有活,心上有光的样子。”2018年,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平河边境派出所辅警李加鲁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到达拉祜寨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街道上面没有人。
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长期依靠政府救济,大部分群众不种粮食、蔬菜,不养家禽,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能力,过着与现代文明隔绝的生活。
在坐上前往拉祜寨的车时,李加鲁信心满满,“我家就在拉祜寨旁边那个村子,大家邻里邻居的工作起来也方便。”随着山路蜿蜒,李加鲁的心也跟着车摇晃,和拉祜族语言的不通,让身为哈尼族的他一度感到迷茫,村民质疑的目光,让他的心里无数次萌生过退意。但是,在困难和质疑面前他并没有选择当逃兵,经过短暂的调整,他为自己制定了从陌生到熟悉,变质疑为认可的初期工作目标。
语言不通却摸透村情民意
刚来的几个月,李加鲁凭着从小下地干活的体力和作为一名党员的毅力,挨家挨户的跑完了拉祜寨的33户村民,因为全村为百分百拉祜族,身为哈尼族的李加鲁和村民之间交流只能通过肢体比划、具体细节全靠意会。尽管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李加鲁在入户时依然详细记录每户的基本信息、未来发展方向等情况,向村民宣传国家扶贫政策。有时群众一句话他没有听明白,他就“纠缠”着村民“打破砂锅问到底”,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村民王立者,55岁的他早年间吸过毒,是村里难啃的“硬骨头”。在对王立者进行家访时,穿着警察制服的民辅警引发了王立者的畏惧心理,每次都往山上躲,导致每次家访都不成功。于是李加鲁便从他的亲人入手,说服亲人“拖住”王立者,再加上天长日久的谈心谈话,王立者终于从“硬骨头”变成了现在积极生产“风向标”。“为了说服他,我真是把心都掏出来了。”李加鲁无奈的笑了起来。
如今,村里无论是放学回家的小孩还是去集市赶集的老人,李加鲁都能叫得出名字、说得出家里情况。村民们也从“要躲着那些穿制服的人”,到用着蹩脚的哈尼话邀请“好朋友”来家里喝茶。
调解纠纷需摸准矛盾脉搏
在寨子里的矛盾纠纷中,邻里家庭纠纷占很大比重,而邻里家庭类矛盾纠纷中,绝大部分案件事实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有的是因为生活理念不一,有的是为了斗气,很多的矛盾往往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小事。
“你就是小气,活了大半辈子都白活了!”远远地,李加鲁便听到村民的争执声,“我小气?你把污水往我家沟渠里倒,给我家染了晦气,所以庄家才长不出来!”李加鲁快步上前阻止了争吵,在安抚完双方的情绪后,了解到原来是村民王奶奶平时贪图方便,把生活污水倒在门口李大爷家的田地里,正巧李大爷家新种的土豆长势不好,和同村的人家种的一比,蔫黄矮小,眼看就要不行了,便一举抓住“罪魁祸首”要理论一番。
在调解之初,当事人难免情绪激动,难以面对面沟通,于是李加鲁便逐个击破,再把他们叫到一起做工作,找出矛盾背后症结所在,切实帮助当事人解决困难。
困难解决了,矛盾纠纷也就迎刃而解。“大爷,带我去咱们地里看一看,兴许能挽救回来。”土豆的定植受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没有固定统一的时间。李大爷的种植密度过大,间苗时间不对等,营养大部分供给了叶片,于是造成了土豆的生长缓慢。“当土豆长出两片叶子的时候可以间苗,时间不要太晚……”在田埂上,在朝阳下,李加鲁一边弯腰间苗一边耐心解说着。
农业种植专业移动小课堂
几年时间,茶叶、黑木耳、水稻、玉米等种植业,猪、鸡、鱼等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拉祜寨发展了起来。
但是李加鲁了解到部分年纪较大的村民的农业种植知识还是相对缺乏,对科学种植了解不够,于是他便想利用自己的力量把科学种植的方法技巧教给大家。
他先是托熟人购买了一批书籍,然后通过哔哩哔哩、网易云课堂等软件去学习科学种植知识,整理成通俗易懂的知识点,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去到田间地头,综合每户人家不同的特点开展授课。
“王奶奶,玉米播种过深,种子缺氧闷种死芽的,即使长出幼苗也会比较瘦弱,不易成活。”“李大叔,这又播种过浅了……”一大早,田间地头就开始热闹起来,李加鲁就像一个乡村老师,带着他的笔记本,在田埂上奔走着,常常刚刚离开了一户人家的地头便有下一户人家开始呼唤。“小李老师的课堂是专门为我们开设的,我们得好好的种出庄稼,过上富裕的日子才能对得起他。”村民王立者开心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