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农业中国 > 三农人物

坚守乡村二十年的夫妻教师档

发布时间:2021-09-17 09:30:56

从贵州省天柱县城出发,一路向南,经高酿镇,沿山路盘旋而上,再顺山路蜿蜒而下,到达海拔750米的谷底,行程大约40公里。这里有一所乡村学校,叫作“黄桥村教学点”。

龙先权和杨招月,这一对“夫妻教师档”,在这里已经坚守20余年。“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就在。”刻在龙先权夫妇心里的一句话,成为他们坚守的力量。

1998年,杨招月到家乡黄桥村小学任教,之后,丈夫龙先权也来到她身边,即使每人每月仅有200余元工资。2003年冬,杨招月不幸患上肠梗阻,导致免疫力下降,之后多年都处于体弱多病状态。但是夫妻俩仍然先后辗转于黄桥村、地笋村、岑卜村等乡村小学任教。

2008年,龙先权夫妻俩一同调入黄桥村小学。其间他们经历学校撤并,有多次进城工作的机会,眼见身边的同事陆续离开,但他们终因放不下山里娃而留了下来。此时,他们夫妻俩的工资每人每月也只有1500元。

不幸的是,杨招月又患上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即便经济拮据,身心受挫,但她仍笑对病魔,教书育人,用微薄的工资补贴贫困生的生活费。“看着她带病坚持上课,我心特别痛,但是也只能默默支持她。”龙先权说。

2019年秋,石洞镇黄桥村小学六年级在全县排名靠后,杨招月心急如焚,不顾病痛的身体,主动向校领导申请,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杨招月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时,发现有的学生连加减乘除都不会。她便找来1-5年级数学课本,利用课余或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想方设法提升学生成绩。坚持一个学期后,全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终于都考过了及格分。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我出生在这村,深知没有文化就难走出村外,要想刨除穷根,改变命运,必须从教育开始。”杨招月说。

黄桥村初办小学时,学生有500多人,后来,很多村民外出务工,或到城里买房,子女也跟着走了。还有部分家庭是因为易地搬迁政策进了城,所以,学校学生逐年减少。2019年全校人数不足30人,六年级学生仅有6人。2020年,县教育部门考虑到黄桥村情况特殊,决定将这所学校改为“乡村教学点”。

“二十几年来,我俩已习惯了山村的教学生活,教学点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书读。为了他们,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龙先权说,我们夫妻的工资现在加起来也有5000元了,这也为我们坚守“阵地”有了比较好的经济支撑。

谈到这对夫妻教师,黄桥村党支部书记王秀坤钦佩地说:“他们在这里工作兢兢业业,好几次为了照顾学生,母亲生病了,都是让亲戚朋友代为照料,自己不能分身前往。”

来源:农民日报
责编: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