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铜梁安居古城:印证时光美学中的辩证法

发布时间:2021-01-18 14:28:12 | 来源:重庆日报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姚宇琛

随着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当前传统古镇旅游已开始显露“疲态”,甚至出现滞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古镇境况更加不堪。

小青砖、老青瓦,黄桷树、榆钱花,石墨盘、坝坝茶……走进铜梁安居古城,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涪江山水画徐徐展开,几乎囊括了游客对古镇的全部想象和所有诉求,堪称中国式古镇全须全尾、整头齐脑的范式。

立足“原乡风情”,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精心打好“乡愁牌”“生态牌”“人文牌”,全面点燃旅游消费热情,安居古城在铜梁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加快创建5A级景区,建成中华龙文化旅游名城,不仅让一城灯火得以千年赓续,更从“活起来”走向“火起来”。

文化植入强调价值本身也强调可消费性

古镇被誉为在地文化的活载体,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在我国,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的平遥、云南的丽江等,古镇旅游的兴起已长达20多年。

“文化观光型”是古镇旅游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强调文化本身的价值,定位地方民俗文化大看台,以原始建筑景观和人文风貌为核心吸引物,向游客展示最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

“此模式在古镇开发的初阶段的确惊艳四座,吸引大量游客蜂拥而至。”铜梁区安居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可随着游客“审美疲劳”的出现,文化观光型古镇过度强调文化价值而非文化的可消费性,文化转化形式单一,景区静态呆板、旅游消费单一、停留时间短等问题随之暴露出来。

安居古城自隋朝设县(原名赤水县)以来已有1400多年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宫庙文化、翰林文化、抗战文化、龙文化等璀璨多姿。

城内有市、区级文物古迹20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安居八景”——化龙钟秀、飞凤毓灵、波仑捧月、石马呈祥、琼花献瑞、紫极烟霞、关溅流杯、圣水晚眺让人叹为观止。徜徉古城,吊脚楼、老商铺、九宫十八庙……数量庞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如画卷般铺陈在眼前。

景区还因地处琼江、涪江交汇处,“危城三面水”,形成了“两江六岸”的独特自然风光。传说凄美的九龙石、鳄鱼石、青蛙石、骆驼石亘古不变,静心庇佑;安居国家湿地公园内,芦苇、草场广袤,水中野鸭嬉戏,空中白鹭成行……

“自然之造化、人文之厚重,成就了安居的资源禀赋,但我们的开发建设泥古而不拘古。”该负责人表示,在对古城的打造上,他们一贯重视文化植入,专门成立了安居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多方搜集地方民俗、传统文化,定期出版安居古城景区旅游季刊,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居古城》、旅游书籍《龙凤呈祥·天下安居》等系列书刊,让古城文化跃然在纸上。

同时,古城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可消费性”,依托古城厚重的人文历史,在景区建成开放了刘雪庵音乐艺术馆、萧泉山书画展示馆、国学馆等文艺场馆;挖掘底蕴丰富的民俗文化,寻找传统文化手艺人、民间技艺老匠人,相继推出了县令出巡、水云龙、龙舞表演、花轿迎亲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古城记忆历历在目、民俗生生不息,进而丰富了游客触摸古城记忆、感知历史文化的体验,增加了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

业态创新新场景托举起“诗”和“远方”

文化观光受挫,用什么力量让一座古城跨越时光,仍保持独有的灵魂和生机?

梳理国内外古镇旅游发展历程,不难发现,“2.0”版本——休闲度假型发展模式开始异军突起。

该模式将文化与商业结合,引入休闲商业属性的餐饮、住宿、娱乐等业态,结合古镇环境来营销独特的文化休闲消费氛围。商业的注入虽为古镇输入新活力,但实践中问题随之出现:文化商业创意滞后,业态雷同,导致同质化竞争突出;高度商业化使得大量异地商品、文化“侵略式”进入,本土原住民搬离,造成本地文化空心化和虚假化,古镇原真文化的魅力逐渐消失。

“业态植入是古镇可持续发展之要,除了对历史、对传统的敬畏与尊重,更要对引入古镇的新业态、要素、产品进行筛选,严格控制在空间承载力和精神承受力范围之内,实现有机融合、协调发展。”铜梁区安居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古城传统街巷、历史文化遗址等独特资源,他们推出了“农旅融合”新理念、引入了“智慧旅游”新业态,发展起“旅游养老”新模式,重点推出了安居“贡”字号系列旅游商品和安居记忆、安居故事系列老酒以及醉鹌鹑、鹅卵石拖鞋、翰林酥、手工面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实施了打糍粑、包粽子、拉麦芽糖、补铁锅等参与性高、体验性强的游乐项目,精心培育了明日见、红妃樱桃、白肉枇杷、不知火等多个乡村精品采摘园,真正让游客玩得开心、留得下来。

截至目前,安居古城景区培育各类商户500余户,打造“贡”字号系列旅游商品、翰林酥、百合粉等10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打造翰林山居、迎龙门老茶馆等20余处经营场所;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6个,生产经营规模达987亩,发展特色经果林3850亩、水产养殖560亩、苗圃基地600亩,发展蔬菜种植6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平方千米,完成退耕还林671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

安居古城,一个业态多样化、店铺品牌化、古城特色化的新空间、新场景正在加速形成。

融合升级跳出古城发展合纵连横

“完美的文化植入、合适的业态注入,有助于古镇旅游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但一个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还必须具备‘大尺度’的视野和前瞻性的规划。”铜梁区安居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对标匈牙利霍洛克民俗村、日本越后妻有、印尼巴厘岛乌布等成功经验,安居古城正全力推进古镇“3.0”版本——生活体验型的打造。

该模式注重在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有选择性地引入创意或艺术,增加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低调注入现代生活要素和时尚旅游元素,既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又不破坏古城人文脉络和生活习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态,凭借和发挥自身独特气质和传统生活方式,吸引游客前往。

抓纲举目,统筹协调促发展。在景区容貌提升上,注重和谐统一的景区风貌,完成景区内古街房屋外立面保护性维修改造、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场镇灯饰工程安装。在景观景点保护上,修缮修复景区天后宫、元天宫、药王庙、城隍庙等20余处历史文物建筑;增设玉皇楼、爬山廊、雪庵艺术馆等10余处景观景点,提升了古城景区核心竞争力。

久久为功,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纵深推进河长制,全面开展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整治专项行动;切实抓好污染防治,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古城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积厚成势,因地制宜兴农文旅,助力乡村振兴。集体经济项目“精”,先后申报落地四面村60亩明日见柑橘采摘园、龙兴村40亩红妃樱桃采摘园等,精品果蔬产业构架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布局“优”,布局“绿道”产业,发展彩色植物苗圃基地1000亩,发展蔬菜观光农业园1500亩。

“作为铜梁文旅发展的‘主阵地’,安居古城正在按照原乡风情‘山头不推、稻田不填、道法自然’的发展理念以及追求‘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理想生活,推动景观提档升级,突出自然生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立足成渝两大中心城市,向外加大与成都、遂宁等地的优质文旅资源整合力度,向内进一步联动合川钓鱼城、大足石刻等知名文旅项目,努力唱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旅游品牌。”铜梁区安居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安居古城已获得“重庆市十佳文明旅游风景区”“全国特色小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等荣誉称号。2020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8.1亿元。

接下来,安居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重点任务,在关键处落好子,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把安居古城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高品质慢生活休闲旅游区。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