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兴刚,今年43岁,是清镇市新店镇风字岩村村民,2018年开始返乡创业,引领村民一起发展现代山地生态循环种养殖业。
我的家乡风字岩村是清镇市石漠化重点防治区域,村民长年以种植玉米、油菜、烤烟等农业为生。但石疙瘩地肥力差,经济收入低,很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不少人还整户外迁居住。之前我也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经多方考察学习,2017年底,借着村里发展牧草产业的机会,我决定回到家乡发展,种植牧草养殖肉牛。
创业初期,我一边种植杂交狼尾草,一边找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草业研究所等单位,尝试轮作种植青贮玉米和饲料油菜,收购村民富余的农作物秸秆加工混合饲料养殖肉牛。同时,几次带领志同道合的村民到种植有牧草发展养殖业的纳雍、黔西、紫云等地考察学习种养技术和经验。
杂交狼尾草是一种热带型牧草,亩产量高,鲜草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较平衡,是喂养禽畜和鱼类的优质饲料,而且一次性种植可以持续收割至少15年,特别适宜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方种植。现在,经过3年的培育,这种杆部粗实、微甜多汁、株高可达六七米以上的杂交狼尾草,不仅适应了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按2米左右采收加工青贮饲料的情况下,年亩产量还可达20吨左右。以老百姓自身投工投劳实施计算,仅种草一项,亩收入就可达到3000元以上。
后来,我把之前与他人共同经营的贵州长文农业有限公司变更注册地到风字岩村,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村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自行流转当地村民的土地种植150亩,与村民之前已发展种植的400余亩杂交狼尾草、200余亩紫花苜蓿和黑莓草等,形成了年可养殖1000头左右肉牛的饲草基地,逐步形成了发展生态肉牛产业“共建、共管、共赢”的格局,直接和间接带动发展生态循环种养殖产业的农户6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全村现存肉牛、本地黄牛规模从2017年时的200余头,增加到现在长期存栏在700头以上,年零散出栏500头左右。
今年,我自己投资将近40万元,修缮了公司的生态肉牛养殖基地,首批10多头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品牌肉牛已经进场,现在已经长成平均体重600斤以上的半大牛,计划再饲喂半年后出栏,到时体重都可达到1100斤上下,每头牛价值约2万元左右,收益预估不会太差。
2019年,我牵头以杂交狼尾草饲草规模化种植项目参加贵州省第三届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了三等奖,并得到省农业农村厅推荐,参加了农业农村部在沈阳举办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训班学习,进一步丰富了经营企业和发展产业的理念和思路。
发展过程中,围绕这一株株给村庄、给村民带来观念转变、收入增加的绿草,我一边发展种养殖产业,一边思考如何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9年,在自己钻研、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先后实验并申报完成4项与饲草种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关的新型实用专利、1项用草酿酒的国家发明专利,并注册完成了“莘店子”、“御林珍禾”两大共11个类别的商标。
今年,我自己种植的牧草就加工了200吨青贮饲料,还争取到了2020年“贵州省优质饲草生产试点”项目支持,带动20余户村民新增种植紫花苜宿、黑麦草等优质饲草200亩。我想,只要种下去,养起来,以草为媒、以牛未介,持续推进肉牛产业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农业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发展还是有希望的。
现在,我在养牛场旁建一个蚯蚓繁育基地,启动“生物蚯蚓堆肥”新型实用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请技术专家对村民开展了一期养殖,计划把牛粪利用起来养殖蚯蚓,解决好养殖粪污治理问题。
未来,我将围绕家乡的生态环境劣势,以种植高效牧草及发展次生产业,按公司发展“现代山地生态循环农业”的规划计划继续坚持下去。我相信,有了产业的示范引领,村民总会在带动下,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攻坚中,家乡也会越来越好,群众也会越来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