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员在北京绿嘟嘟农场参加现场教学。
德国学员通过视频连线和中国学员进行学术交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经受严峻考验,各国经济和全球贸易陷入困境。疫情没有阻断中德两国的交流合作,双方经贸合作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德国对华贸易逆势上涨,为两国经济企稳回升、提振发展信心注入强心剂。中德两国同舟共济、携手抗疫,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成为大国合作的典范。
日前,来自中德两国农业领域的青年人分别在北京和柏林,围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主题,通过视频授课、云端交流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互学互鉴交流活动。
青年才俊成为合作使者
“农业是中德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方合作最接地气的行业之一。中德农业合作历史悠久、关系成熟、机制稳定、活动丰富,两国间设立了正部级、副部级、司局级3个层面的对话机制,互派农业外交官,在北京共建中德中心。”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合作关系之紧密,足以说明两国农业合作的根基之深、成效之好,为世界双多边农业合作打造了样板、树立了典范。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产业发展、行业进步的核心要素。2015年,中德两国达成《关于开展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的意向书》。5年来,中方通过该项目已成功派遣67名学员赴德交流学习,并接待27名德方学员来华交流。两国青年农业才俊通过交流,拓展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增进了友谊,一方面更坚定了对投身农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成为两国农业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
德国农业协会国际合作总监康博德通过视频表示:“青年农业人才交流项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中德农业合作的一大亮点。”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畜产品消费国和生产国。而德国是畜牧业强国,产业体系发达,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今年,中德青年农业人才交流聚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如何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等现代手段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和如何深化中德两国畜牧业领域合作等课题,两国青年通过互学互鉴,广开思路、探寻答案。
在欣赏与学习中加深了解
今年是中德青年农业人才交流项目实施的第6年,也是格外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暂时阻碍了两国青年开展面对面交流。为此,双方学员齐聚“云端”,进行“云交流”。
立冬将至,北京的室外已是寒风习习,但教室里的中方学员热情高涨。中德双方青年远隔千山万水,但一块屏幕让大家感觉彼此又是如此之近。
作为本次线上交流的组织方,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精心设计交流主题,邀请中国畜牧业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数字经济、畜牧业市场、传统动物饲养、农业政策等主题,深入浅出地向德国青年全面展示中国畜牧业发展情况和优势特色,加深他们对中国畜牧业的了解,进一步推动中德畜牧业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青年利用互联网领略德国畜牧业发展最新动态、前沿技术。受邀德国讲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他们围绕德国文化、畜牧业市场、生猪养殖、动物福利等主题娓娓道来,向中国青年展现德国畜牧业的真实图景。
四川省自贡市农业农村局杨鈜博说:“真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通过在线视频教学,学习了德国畜牧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我们和德国青年激扬观点、交流心得,聆听彼此的专业研究内容,并为两国农业合作探寻更多机遇。”
江西农业大学康丽春说:“德国农业专家的授课方式和思路令人耳目一新,大量来自亲身实践和实验的数据,让我印象深刻,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很有借鉴价值。”
“尽管两国学员间的交流只能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但大家仍积极参加,坚持不落下每节课,充分体现了我们德国青年对中国、对中国畜牧等相关产业的浓厚兴趣,以及对中德农业合作的巨大信心。”德国农民协会基金会沃克尔·科利马在视频中说。
德国诺丁林种畜基因产品有限公司简·戈巴特说:“中德两国青年开展学习交流,共同讨论食品安全、动物福利、养殖废弃物处理、减少抗生素使用等话题,就是要让农户受益、让消费者受益、让世界更美好。”
“不见面”探讨同样热烈
学无止境,时间仿佛被凝固。在教学现场,或因为发表精彩的观点,或因为讲述有趣的经历,不时响起阵阵掌声、笑声。中德青年纷纷表示:“你有思想,我有见地,尽管不能握手,但我们彼此看得见、听得着,这种交流方式同样精彩。”
“德国人把猪肉做成火腿,夹在汉堡里享用;中国的陕西名吃肉夹馍,则是将卤肉夹在烧饼里朵颐。饮食文化不同的背后是猪产业发展的多样性。”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胡声迪的生动描述激起大家一片笑声。
紧接着,胡声迪话锋一转:“当今,世界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有限、粮食需求增长等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有成千上万的解决方案,但在我看来,我们还应该在以下主体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比如农业科研人员、农民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公司和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及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联系等。通过不断完善和强化这些联系,必将释放并激活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收获‘1+1=2’,甚至‘1+1>2’的效果。”
“农业人就是喜欢接地气,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既要向上不断学习最新技术和理念,更要向下深入田间地头、牧场院舍,才能把知识技能和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实际产能。”山东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姜富贵的发言引得大家频频点头。
主攻肉牛养殖研究的姜富贵说:“中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起步虽晚,但产业发展迅速。我希望通过对德国畜牧科技的学习,能对自己今后的专业研究有所帮助,为提升中国肉牛产业水平作出一点贡献。”
以积极、开放、包容的心态,打破时空限制和思维定式,展现青年农业人的风采,通过深入交流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找到适合自己干事创业和促进本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良策,为跨国农业合作多做锦上添花的事……中德两国青年怀揣梦想,为达成这些目标正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