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农业中国 > 资讯

猪价高企 散户养猪为何仍在观望?

发布时间:2020-09-25 10:05:57

“现在养猪是个高风险行业”“疫苗出来之前,我们散户还是不太敢扩大规模”……半月谈记者在多个生猪调出大县调研了解到,面对不断攀升的养殖成本和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风险,部分散养户持观望态度,有的减少存栏,甚至清栏。

尽管规模化养殖是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但散养户在稳定市场供给和猪肉价格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散户养猪不仅解决了自家的吃肉问题,还为农村市场提供了大量猪肉供给。然而随着散养户的退出,目前不少农村地区猪肉价格已超过城市。对于低收入者较多的农村来说,这无疑加剧了吃肉难。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不能仅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待生猪养殖,还需考虑民生因素。须加大对散养户政策倾斜力度,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帮助散养户尽快复养增产。

1

养了几十年的猪,现在“吃不起”

“我养了几十年的猪,现在自己买肉吃,感觉猪肉还是一笔挺大的开销的。”来自江西省铅山县汪二镇的刘金菊最近猪肉吃的明显比过去少了,面对30元一斤的猪肉价格,这位曾经的养殖户直呼“吃不起”。

尽管猪价在高位运行,但是刘金菊至今仍不敢轻易复养。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的散养户正在减少,许多村子如今已经听不到猪叫声。“养了半辈子猪,这是头一回落单。”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白石村养殖户孙继述说,村里养殖户的微信群里,很少有人谈合伙买饲料,或者交流生猪话题,附近乡镇的散养户基本也都已经清栏。

四川省中江县一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检查猪的生长情况李梦馨摄四川省中江县一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检查猪的生长情况李梦馨摄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平昌县规模化养殖场正在不断落地投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投产后年出栏200万头——这相当于巴中市年出栏量的一半。

“目前确实存在散养户退出,规模养殖场比重提高的趋势。”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志平告诉半月谈记者,过去四川省散养户出栏量大约占总数的60%,但根据最新调查发现,目前规模养殖场的出栏量占比达到53.8%,预计到明年将达到60%。

散户养殖规模为何恢复较慢?湖南省养猪协会秘书长彭英林告诉半月谈记者,补栏复养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更新防疫和消杀设备,再加上母猪和猪苗的价格高企,高额的成本投入让不少散养户“望而却步”,“现在猪苗和母猪数量很少,一头二元母猪的价格已经涨到5000元,相当于过去的3倍”。

与此同时,难以预料的养殖风险也让散户不敢大规模复养。来自江西省泰和县冠朝镇的养殖户郭尚沛说,他的猪存栏数量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希望把养猪的密度降下来,从而减小经营风险。“在疫苗出来之前,大多数散户都不敢轻易扩大规模,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

2

散养户恢复养殖仍有多重门槛

“现在养猪行业很火爆,规模化、资本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大公司赌概率、小公司赌生死,散户则是连上赌桌的资格都没有。”农业农村部南京设计院中南分院院长刘平云告诉半月谈记者。

据彭英林介绍,以前的散户小猪场在这轮洗牌后基本上已经消亡,因为没有资金,硬件达不到环保要求,防疫也做不到100%安全。在经历非洲猪瘟之后,养殖准入门槛大大提高,这是一个市场的选择。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小型猪场本来是在郊区,但随着城镇化的扩张,它们被动进入了限养和禁养区。“中小型猪场还是有存在的必要,首先它们是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其次它们在种养平衡方面比较有优势,能够就地消化粪污,不像大企业那样面临巨大的环保负担。”

在稳产保供的背景下,全国各个生猪产区纷纷出台措施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散户等小规模养殖能否借东风复苏呢?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散养户的情况并不乐观,仍然面临资金门槛、环保门槛和防疫门槛。

“现在的一些扶持政策还是向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倾斜,比如土地优惠、金融信贷支持、生猪良种补贴等,一般规模较小的散户比较难申请到这些补贴和优惠。”江西省万年县生猪养殖行业协会会长陆晓鹏认为,缺少农村散养户,光靠规模化养殖的产能,难以满足整个生猪市场的需要,但是由于散养户的体量较小,风险抵抗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更多政策扶持来帮助他们面对挑战。

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养猪创业者郑吃合3岁的儿子在山里追赶一只乌金猪李梦馨摄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养猪创业者郑吃合3岁的儿子在山里追赶一只乌金猪李梦馨摄

“腰缠万贯,带毛的不算。”不少养殖户反映,养殖场的栏舍、洗消中心等固定资产以及生猪等活体资产都无法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随着目前养殖成本大幅攀升,散养户的资金链较为紧张。

也有人担心,现在要恢复产能,环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供需平衡了,产能恢复了,环保又要卡紧了。“现在环保部门完全对养猪不了解,很多标准都是不统一的。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提出要‘零排放’,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3

恢复产能要“两条腿走路”

部分养殖户和专家建议,要在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快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养殖的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扶持散养户,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

“非洲猪瘟防控依然是当前保障生猪复产的头等大事。”四川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胡向前介绍,目前四川已建立由13.2万人组成的县、乡、村三级防疫人员和屠宰环节驻场的官方兽医网格化管理体系,组建了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班,同时建立高速公路和省际公路入口检查站862个,严防非洲猪瘟输入、扩散,为生猪复产提供稳定环境。

陆晓鹏认为,作为我国养猪产业的主体,要将散养户纳入产业政策扶持体系之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金融、信贷、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散养户转型升级,支持中小养猪场改进设施装备条件,走规模适度、养殖规范、生产高效的路子。  湖南省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满秋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探索将母猪、肥猪等活体资产作为抵押资产,帮助解决资金紧缺问题。

彭英林表示,散户的出路就是和大型公司合作。不少地方构建的“龙头企业+养殖户”的联结机制见效。江西省泰和县今年新建和改建规模生猪养殖场29家,规划建设14家生态养殖小区,通过收购、入股、合作等多元化形式,帮助散养户养殖。在重庆市合川区,当地先后引入3家养殖龙头企业建设种猪场,采取“公司提供种猪+标准化养殖场代养”模式。

作者:范帆陈地周勉周凯 

来源:半月谈
责编: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