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农业中国 > 滚动

灾后农业生产自救 安徽农业气象人在一线

发布时间:2020-09-10 10:08:11

水灾之后,如何及时补种改种,减少损失,是摆在受灾地区群众面前的一道难题。

8月4日,在退水之后的蒙洼蓄洪区,农民正在地里忙着改补种。一支由气象、农业、保险三家单位组成的特殊党员先锋队来到这里。先锋队由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负责人杨太明牵头,会同农科院作物所、宿州农业气象分中心、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等单位成立联合专家组,先后到阜南王家坝镇和谐村、颍上王岗镇姚庄村实地查看蓄洪区受灾情况,在田间地头和种养大户的家里,面对面交流补改种进展及面临的问题,为他们送去直通式气象服务。

实地走访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给全省不同受灾地区给出切实可行的改种补种建议,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早在七月中旬,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的一次服务例会上,农业气象科科长陈金华就提出要提前谋划退水后补改种气象服务。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分析后才发现,水退后可用热量资源非常有限,可以满足哪些品种的水稻、玉米、杂粮及蔬菜补改种需求呢?由于缺乏全面的观测资料,这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关键时刻,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主要负责人琚书存带领大家翻阅历史资料、查阅文献,并走访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有关部门,历时一周时间,梳理了主要补改种作物的生育期及主要气象指标。据此,农业气象中心抓住作物补改种所需热量资源这一关键指标,精准分析,分区、分时段提出补改种建议。

为了扩大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农民朋友及时接收到服务信息,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将省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信息的接入“惠农气象”手机APP,研发上线了16个市局农情气象服务号,为各地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同时,充分发挥全省农业气象“1+3”组织体系优势,联合宿州、合肥、宣城农业气象分中心,编发区域差异性农事气象服务信息,为50多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及时开展补改种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人民网
责编: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