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农业中国 > 地方农业

截至2020年3月底襄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3.2万个

发布时间:2020-07-28 10:42:07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普惠性、根本性作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近年来,襄阳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突出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措施,积极抓好产业扶贫各项工作,全力筑牢贫困群众脱贫根基,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为加快我市扶贫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襄阳市产业扶贫规划(2017-2020年)》《襄阳市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年)》《村级主导产业确定评审推进操作指南》《关于高质量做好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全市扶贫产业发展。同时,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明确了资源化明产业、市场化选产业、融合化育产业、品牌化强产业“四化”发展思路,逐步构建了以传统粮油产业为基础,稻虾共作、襄茶产业、有机产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牛肉面产业、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物流业共同发展的带贫减贫产业体系。各县(市、区)因地制宜,主动对接“1+9”产业体系,积极落实扶贫产业奖补政策,2019年以来,全市共落实产业奖补到户总金额2.4亿元。在奖补政策的引导下,2019年我市共6.8万户贫困户积极参与到扶贫产业发展上来,占当年在家且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96.57%。

积极找准农业人才在产业扶贫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通过人才培养,加快贫困地区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继续落实《襄阳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以南保谷山区县贫困村为重点,面向全市农村选拔培养1200名优秀青年农民,接受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2019年共招录499人,其中重点贫困村招录308人;2020年计划招收500人,其中80个贫困村263人通过了资格审查。今年我市计划培养高素质农民5154人,其中,经营主体带头人 2009人,农村青年创业 500人,产业扶贫带头人 469人,技能型、服务型农民2176人;计划对贫困户开展专项生产技能短期培训1775人。截止目前,已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3903人,已完成贫困户1-3天短训班培训1355人。通过“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和高质量农民培育计划,我市贫困地区实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带贫能力也在迅速增强,已逐步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把农业科技扶贫作为有效衔接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因户施策、多措并举,指导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积极落实产业指导员制度,共配配备产业发展指导员1350名,通过参与“四方会商”,开展政策宣传,提供技术指导,指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脱贫致富产业。同时,大力推广农业产业扶贫的实用技术。收集绿色发展、规模适宜、效益稳定、操作简单的58种产业扶贫模式,编印了《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推广手册》《襄阳市农业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汇编》《襄阳市绿色养殖扶贫技术手册》《襄阳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参考—农业高产高效模式汇编》等,帮助广大扶贫干部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由市农科院牵头,与全市7个县(市、区)25个核心村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展示新品种20余个;推广稻虾、稻菇、“两减”技术等技术模式10余项,形成的特色产业典型示范村,辐射带动了一批贫困村发展。

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0年3月底,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3.2万个,其中:专业大户1.7万个,家庭农场0.6万个,农民合作社0.8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44个。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实力逐渐增强的同时,我们以带贫益贫为导向,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以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为主,服务联结、租赁联结为辅,带动贫困户激活资源、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发展产业、应用技术、务工就业、入股分红,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9年,我市 1.1万个带贫新型经营主体与6.1万户贫困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占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的87.56%,涌现了谷城汉家刘氏茶业公司、南漳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枣阳犇盛家庭农场等一批带贫典型。

来源:云上襄阳
责编: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