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农业中国 > 资讯

河南省洛阳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观察

发布时间:2020-07-28 09:22:38

伊河古渡,沉淀千年韵味,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从古渡登岸,一座清新典雅的村庄映入眼帘。白墙灰瓦的乡村别墅、平坦整洁的硬化道路、绿树成行的路边景观、古香古色的农村公园……这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夏庄村的美景,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里也曾拥有“脏乱差”的过去。

近年来,洛阳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大批村庄像夏庄村一样旧貌换新颜。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洛阳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围绕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坚决打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如何破解资金难题、汇聚社会力量?如何变乡村资源为百姓财富?洛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系列实践,为各地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参考答案。

谋定——

因地制宜编制规划 示范引领稳步推广

漫步于孟津县小浪底镇明达村,红色的民居外墙格外引人注目。道路两旁,花坛、小花园随处可见,翠竹、绿树与红色外墙相互映衬,似乎在讲述全村百姓的奋斗与幸福。

明达村是一个老村,无人居住的老房、路旁堆积的垃圾曾让村庄显得破败不堪。底子薄、环境差,改善这样一个老村的人居环境,似乎需要不菲的投入。然而,村党支部书记杨瑞安告诉记者,村“两委”坚持规划先行,见缝插绿、见土复绿,就地取材打造乡村风景线,大大节约了资金。

“像这些花坛,就是用老房改造留下的‘废料’建造的。”杨瑞安说,“老村改造面临的难题多,由于资金有限,大拆大建往往不现实。因而,科学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明达村向南约3公里的孟津县常袋镇马岭村,新栽的两万多棵绿化树和新建的绿地公园为这个干净整洁的村庄再添绿意。

在马岭村“两委”办公室里,一本彩印的《街道立面改造方案》是村党支部书记马其祥每日必定温习的“参考书”。翻开这本方案,法治文化长廊、孝老敬亲文化宣传街、旱厕改造等软硬件规划一应俱全。马其祥介绍:“这是市里专家帮助我们编制的规划,现在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任务。有专家提供良方,我们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

近年来,洛阳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家库,并实行乡村规划专家下乡进村服务制度,为各村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专业支持。与此同时,规划先行的理念也已深入乡村干部心中。

在洛阳市委副书记赵会生看来,由于各村资源条件和发展状况不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一刀切”。应坚持问题导向,动员各村结合实际,因村制宜进行科学规划,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纵览洛阳地图,山地丘陵面积近九成,河流沟渠密布,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如何高效稳妥推进全市近3000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道系统性难题。

“示范引领、分类推进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洛阳市副市长王军说,“洛阳针对不同类型村庄提出了不同的整治模式和目标任务,并进行先期试点,以总结推广成熟的模式和方法,让所有村庄受益。”

据介绍,洛阳从2019年开始每年选择100个村庄开展重点创建,用5年时间实现人居环境的全域全面整治。此外,洛阳已结合试点实践,总结出了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和大数据技术管理、厕所粪污生态循环综合治理等模式,有力推动了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创新——

搭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吉利区西霞院街道郭庄村每家门前都放着两个垃圾桶——绿色的写着“可腐烂”,蓝色的写着“不可回收”。每个垃圾桶上都贴有一个二维码。

每天上午,郭庄村垃圾收集员张忙会挨家挨户收集桶里的垃圾。收集垃圾前,张忙会拿手机扫一扫垃圾桶上的二维码,一个显示负责人、所属地域、村组和评分的页面会从垃圾分类收集应用APP上弹出。随后,张忙将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拍照上传,并根据分类情况进行实时评分。“APP连接大数据平台,平台会对每家每户的数据进行汇总。村民也可以登录APP查看自己垃圾分类的评分和监督垃圾收集员的工作。”张忙说。

一个二维码、一个APP,破解了过去部分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的难题。郭庄村村委会主任李鹏飞介绍,“对每家垃圾分类的评分可以折算成绿色积分,在村口的超市里兑换大米、食用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这样大大提高了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在大数据技术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积分管理和全民监督制度,真正让农户成了垃圾分类的主体。”吉利区副区长梁纪朋告诉记者。

创新,激发了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也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在洛龙区李楼镇夏庄村,洛阳的另一个创新实践,破解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资金和运维问题。

在夏庄村污水处理厂,夏庄和太辉村东、二南、二北几个村庄的污水每天会流入这里,经处理后变成可供绿化灌溉和清洁打扫使用的Ⅰ级A标准。这得益于政府引进的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先进技术保证了污水处理的质量和后期运维管理。

李楼镇党委书记王雪丽说,“污水处理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政府建好管网等基础设施,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

在赵会生看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资金人力投入大,不能只靠政府一家挑担子。运用好技术、制度、政策等多种要素,发挥农民参与、公众参与、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是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持续推进的一剂良方。

融合——

环境与经济协同改善 变乡村资源为增值资本

传统民居、窑洞、古井、油纸伞……步行于宜阳县香鹿山镇赵老屯村,处处可以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这座位于青山之间的美丽乡村,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嬉戏的孩童和锻炼身体的老人。步行街两侧,民居外墙上生动描画着过去农村生活的场景,挂着酒旗的农家乐里不时有游人出入,似乎村庄的每一个元素都能勾起人们对田园生活和悠悠往事的回忆。

村党支部书记张公伟告诉记者,赵老屯村将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经济发展融合推进,以民俗文化村改造为抓手,开展了村容村貌提升、厕所和污水管网改造、环境绿化等工作,既让环境更加宜居,又让村民挣上了“旅游钱”。

在赵老屯村西边,有一处茅草房风格的建筑——迷迭香体验中心格外吸引人眼球。体验中心里展示着迷迭香精油、迷迭香茶、迷迭香香包等产品。张公伟介绍,“近些年村里发展迷迭香产业,不仅进行迷迭香的种植和产品深加工,还将围绕迷迭香文化进一步打造民俗文化村的升级版,以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基础,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将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经济发展相融合,推动乡村生态、文化等资源变成可增值的资本,赵老屯村的实践实现了宜居和宜业的双赢。王军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通盘考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让农户能够更多受益,也让人居环境改善更加可持续。”

在洛阳,像赵老屯村这样实现了宜居宜业的乡村还有很多。近年来,洛阳的一系列探索实践,让全市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洛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洛阳全市99%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目标,试点村实现垃圾源头减量80%以上;完成农户改厕87.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5%;82.3%的涉农乡镇、街道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98%的村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来源:农民日报
责编: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