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农业中国 > 政策解读

下半年经济政策的重点:促消费和保民生相结合

发布时间:2020-07-20 13:18:33

2020年上半年,受“黑天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体经历了深度衰退。依靠“严格管控+温和的经济对冲”这一方案,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或将成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和地区。然而,未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那么政策的重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将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相结合,形成较大乘数效应。他认为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较大,可以鼓励有财力的地方通过发行消费券的办法扩大消费。

回顾

《金融时报》记者:不可否认,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一季度经济全面收缩。但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不仅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GDP也在二季度实现正增长。请您简要回顾一下,我国上半年的经济形势。

祝宝良:自2020年3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生产和需求不断改善,但就业压力较大,物价走低,经济仍处于恢复态势。

一是生产明显改善,制造业总体上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企业复工复产,供给端得到改善;与投资有关的专用设备、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恢复加快;房地产业,金融业生产指数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受居民担忧情绪影响,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制约了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相关服务业的恢复。

二是消费需求延续回暖势头,但总体上仍然低迷。随着复商复市进程加快,前期被压制的部分消费有所释放,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新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进一步巩固,但消费需求仍然低迷。

三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明显改善,制造业投资低迷不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力度加大带动了投资快速回升,尤其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加快修复。但国内外需求依然不足,企业利润增长承压,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企业资本支出意愿不强,民营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修复较慢。只有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医药、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和疫情受益行业投资表现较好。

四是出口好于预期,进口降幅较大。在3月中旬疫情扩散到世界其他国家后,世界经济开始陷于停滞,企业出口订单下降,一度担心我国进出口增速会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从实际结果看,出口降幅明显小于预期,进口降幅较大但也好于世界其他国家。究其原因:一是海外疫情扩散,防疫物资出口继续保持强势。疫情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电动自行车和电子产品等出行和办公相关产品出口明显增长。二是疫情使世界各国出口受到影响,我国率先复工复产,替代了出口结构与中国类似的国家出口,有利于中国出口增加。三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和需求,部分零部件优先保障在我国企业的生产需求,我国外贸占世界的份额有所上升。

五是物价持续回落。春节后,食品价格回落较多带动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就业压力加大导致服务价格涨幅下降。核心通胀保持低位,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维持在1.1%左右。受疫情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2月份开始下跌并维持低位,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

六是就业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援企稳岗,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但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一方面,失业人员增加;另一方面,就业不充分现象较为明显。

总体来看,我国需求端中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恢复较快,制造业投资和消费相对恢复较慢,出口好于预期。投资、消费、出口的分化导致生产分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部分生活性服务业恢复缓慢。随着目前一些国家开始复工复产,我国抗“疫”物资出口会有所减慢,经济恢复势头会边际上放慢。

挑战

《金融时报》记者:从目前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疫情阻击战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然而,未来并非一马平川。您认为我们还将面临哪些困难?

祝宝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尚难预料,叠加我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一是企业经营仍十分艰难。在需求不足、价格下跌、疫情防控支出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经营仍然十分困难。由于要保持社交距离,接触性、聚集性消费需求难以恢复。世界经济受到疫情重创,外需会继续收缩,一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会出现中断,影响出口企业的经营。今年一季度,疫情导致我国经济损失约2.9万亿元左右,其中,企业利润损失约2.1万亿元左右。此外,近几年,地方政府累计拖欠企业的增征税留抵税款(增值税征收过程中,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出现的留抵税额)和新能源生产补贴超过1.5万亿元左右,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发展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企业家和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会损坏企业家的信心,导致经济活动特别是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萎缩。

二是就业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压力较大并影响收入和消费。在我国4.43亿城镇就业存量中,餐饮、旅游、娱乐、家政服务等行业仍有大量人员失业,突出表现为在这些领域的农民工回乡,目前至少有约10%左右的农民工没有返城。在农村从事非农工作的约1.2亿本地农民工就业也会减少或就业不足。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会超过13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约874万人,中职毕业生478万人,这部分人群就业也会出现困难。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压力大,居民收入会有所下降,部分家庭生活出现困难,农村返贫人口会增加。而今年的财政预算支出中,对农村和农民的民生支出没有相应的专项安排。

三是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央行通过降息、降准、再贷款等手段向市场提供了大量流动性,支持了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企业违约会增加,部分家庭按揭贷款可能出现拖欠,银行的资产质量会有所下降,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同时,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贷款本金偿还要延长到2021年3月底,其他贷款也要求应延尽延,银行的利润很可能出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资本将严重不足。今年,银行贷款规模预计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体系需要增加1.6万亿元资本。

四是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疫情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影响,看法不一致。乐观者认为,疫情对经济是短期的、外部性的冲击,世界经济会出现大衰退,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就会出现反弹。悲观者认为,在全球经济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的背景下,疫情会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并导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会出现大萧条。国际货币基金2020年6月24日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下降4.9%,比4月份预测下调1.9个百分点。总体看,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政治、社会矛盾相互关联交织,逆全球化趋势强化,各国宏观政策协调困难,世界经济进入艰难时期。

世界经济变化和财政货币政策扩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第一,世界需求急剧收缩,影响我国出口。由于我国率先控制了疫情并复工复产,国际资本开始回流我国,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第二,我国已经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当中,世界各国生产停滞会导致我国进口中断,影响我国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第三,一些国家特别是部分发展中国家企业倒闭、债务违约,影响了我国对外贷款、投资的安全,使金融风险上升。第四,全球范围内的宽流动性、低利率有助于吸引资本流入我国,支持国内资产价格走高,增加了海外金融动荡对国内传染的风险,甚至不排除境外投资者利用境内外市场联动恶意炒作国内资产。

预测

《金融时报》记者:您如何研判下半年的经济走势?

祝宝良:假定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主要发达国家开始疫情不再恶化并复工复产。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全年广义财政赤字(包括财政赤字、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三项合计)约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6万亿元,减税降费达到3万亿元,财政一揽子扩支减税政策总量达11.5万亿元,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11%以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达到20万亿元,社会融资超过30万亿元。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市场信心会有所增强,经济会继续复苏。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长5%左右,四季度增长6%左右,全年经济增长2%左右。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成为稳定今年经济的重要因素。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一般性债务预算用于基建投资的支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总额超过5.35万亿元以上,比上年至少增加1.67万亿元以上,加上提高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大幅度增加,可以保障下半年基建投资保持在10%左右的较快增长,电力投资在16%左右。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房地产价格存在上涨预期,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较为充裕,有利于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稳定在8%左右。企业经营困难,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仍没有达到合理水平,会制约制造业投资的增长,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很可能继续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预计下半年投资增长7%左右,全年增长2%左右。

二是消费仍然低迷。居民储蓄增加缓慢,消费意愿不足,接触性、聚集性消费需求难以完全恢复。我国有45%城镇家庭和23%的农村家庭已经购买汽车,汽车正在进入中低收入家庭,但这部分家庭受疫情冲击最大,没有购买能力。同时,过去10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由于房地产价格上升较快,按揭贷款增加,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18%左右上升到2019年53%左右,居民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不断增加,挤出了居民对汽车等一些非必需品的消费。下半年消费需求难以快速恢复。

三是出口会有所减慢。世界经济衰退会影响我国出口,随着一些国家复工复产,我国抗“疫”物资出口和对别国的出口替代会有所减慢,预计下半年我国进口、出口会出现10%左右的负增长,贸易顺差有所收窄。

四是物价涨幅会继续回落。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夏粮丰收在望,为稳定食品价格打下坚实基础;生猪生产增加,猪肉价格对CPI推升作用回落;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明显,对消费品价格传导较弱;三、四季度,翘尾因素对物价影响呈逐季回落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工业价格持续负增长。

五是就业目标可以实现。政府会通过扩大民生支出等手段增加公益性工作岗位,国有企业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我国60年代初生育高峰期人口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会空出一些工作岗位,新增就业900万人、调查失业率6%左右的目标可以实现。

政策

《金融时报》记者:上半年,为应对疫情,中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全面复工复产也已到关键时期。您认为政策在下一阶段的重点会有怎样的变化?

祝宝良:一是将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相结合,形成较大乘数效应。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较大,可以鼓励有财力的地方通过发行消费券的办法扩大消费。医疗、养老、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的消费不足是由于供给不足造成的,要利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资,补齐供给短板,满足社会需求。同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鼓励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严格投资项目绿色、环保标准,在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在屋顶加装光伏或太阳能设施,增加停车场和充电桩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家电消费。

二是加大出口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些出口的关键企业本身是大中型企业,关联着一大批中小微高技术企业,保证他们的正常经营,对于维持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转和产业链上的企业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被拖欠增值税留抵税款和新能源生产补贴的企业,往往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企业,对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和低碳环保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快偿还地方政府拖欠企业的增值税留抵税款和新能源补贴款,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转借地方政府、银行税款抵押财政贴息等办法,尽快还给企业,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三是对失业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当前农民工失业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如不能快速解决这部分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很多“手停口停”的农民工家庭很可能重新返贫。目前,我国失业率数据尚不能全面反映失业状况,尤其是对农民工群体的失业状况统计和救助还有较大不足。要完善统计方法,全面掌握失业人口数据,尤其是农民工失业情况。增加对农村的民生支出力度,通过以工代赈等办法,适度增加对失业农民工家庭的帮扶救助。

四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

来源:金融时报
责编: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