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农业中国 > 三农人物

耕地活起来 村民富起来——记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大庄村第一书记陈季贵

发布时间:2020-07-20 11:31:03

七月的青海门源,油菜花开,遍地金黄。时下,当许多人都开始沉醉美景时,陈季贵却和驻村工作队员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一线。陈季贵是门源县草原站的一名干部,也是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饲草产业转化研发平台的岗位专家,2018年4月被组织派往该县泉口镇大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村里由外到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关键的是内在的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思想、眼界都变得开阔了,贫困群众的观念也有了大的转变,‘我要脱贫’的劲儿更足了。”大庄村村委会主任陈文胜感慨道。

当然,大庄村的变化还远不止于此。时间回溯到两年前,陈季贵来到大庄村,而此时,村“两委”班子正在为把一笔村集体经济壮大资金投入到哪里犯愁。陈季贵回忆道:“听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想法,我感觉大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村里发展的真正优势是什么。”

陈季贵口中所说的优势,其实是指村里的耕地资源。在上任之前,陈季贵就做足了功课。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农村群众许多都外出务工,有些耕地撂荒了,有些耕地则流转给了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如果村集体能把这些耕地集中利用,产生的价值既对农民群众有利,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

这样的发展思路,很快得到了班子成员的赞同。说干就干,2018年9月,村里正式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陈季贵从海北州里争取了100万元资金,加上之前不知道投入到哪里的40万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又吸收村民入股26万元,共计166万元,成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

流转土地、购买农机具……所有工作全部完成后,静待来年春播。村里有的人心里开始打鼓,这么大规模的土地,我们要种什么呢?陈季贵告诉大伙儿,种火焰参和燕麦饲草。要这么干,就这么干,这么干一定能成,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市场的把握,陈季贵信心十足,也让群众们吃下定心丸。

第一书记陈季贵(左一)邀请了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饲草产业转化研发平台首席专家徐成体(右一)来村指导燕麦饲草种植

2019年秋天,大庄村迎来第一个丰收季。2000亩订单火焰参和700亩订单燕麦饲草为合作社带来了30多万元的纯利润,带给贫困群众的则更多。陈季贵说:“土地流转协议中,合作社承诺每亩流转费用240元,为保底收入,即使合作社亏损,也要保障村民收入。同时,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村民周志雄长期患有慢性病,前几天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告诉记者:“孩子们上学那几年,家里日子最难过。多亏了党和国家精准脱贫的好政策,一家子才挺了过来。现在孩子们都工作了,收入也高了。家里流转给合作社20多亩地,每年能收入5000多元。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第一书记陈季贵(右一)走访贫困群众

陈季贵简单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多亩,按照每亩240元流转费算,直接增收72万元。同时,从种植到收获需要务工人数在400人次左右,人均收入3000元。这两笔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收入,就是村民们最大的定心丸。

市场随时在变化,陈季贵和村“两委”班子也早早有了谋划。今年,合作社对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已燕麦、青稞为主,辅以豌豆等。陈季贵说:“作为第一书记,我一直都在思考,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关键要让村里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而土地永远都是最好的选择。”

来源:农民日报
责编: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