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耳之乡在通江,根据通江银耳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盛唐时期、食用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以皇家养生益年之品“知名于世”。
在通江,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只有在通江,才能生出正宗纯净的椴木银耳”,从清朝起就作为珍品进贡的通江银耳,就是其中“天然鲜嫩”的代表,如果你吃习惯普通银耳了,再吃通江银耳,那就有天差地别的口感。
那么通江银耳有什么特别呢?跟普通银耳有什么差别呢?市场上很多通江银耳,都是真的吗?
陈河乡,通江银耳的主要产区。这里远处就是重重叠叠的山峦。起起伏伏,郁郁葱葱,远看大山连小山,前山靠后山,明山套暗山,近山接远山。妩媚而豪放地演绎着自然的神奇,从此水天一线相连,生命一脉相牵。
山间常有雾气升腾而起,雾浓时就像乳白的丝带,雾薄时如轻纱。缠绕着群山,绵绵不绝。
在通江盛传一句话,“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这就是通江银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优势。如果云雾有一个故乡的话。我想应该就在通江吧。
湿润多雾的核心气候条件,使通江银耳的好品质是无可替代,就算在其他产地同样是椴木银耳种植,出口的椴木银耳口感也会天差地别。
通江是中国银耳的发源地,老品种世世代代传承。需要八个月的种植,四个月的生长才能自然成熟,一年只产一季。
通江银耳完全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普通袋料银耳。菌种播在用棉籽壳、麸皮等做成的培养基上,人工大棚栽培可以人为控制生长环境和农药输入,一年四季都能产出。
权威机构还检测出,通江银耳含有的超氧化物氢化酶的活性,(包含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超氧化物脂化酶),比袋装银耳高很多,更独含19种氨基酸和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可以帮助人体细胞抗氧化抵抗衰老。
通江银耳对选做木基的青冈要求十分严苛。必须要生长在七年以上的青冈树木。七年椴木,一年只能生长一季(7到8月),一段一米左右的椴木只能生长十朵左右的通江银耳,便永远变成朽木。
正宗的通江银耳,喝着山涧溪水,吸收树木营养,沐浴阳光雨露自然长大,可以说“银耳吃的比人吃的还干净。”
当地耳农建造耳堂都采用泥土夯石墙。泥墙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保温效果而且耐用,这对于银耳的生长至关重要,银耳喜阴好凉需良好的生长环境,如采用现代大棚种植工艺,那会严重影响银耳长势或者减产、绝产。通江银耳就是如此娇气,容不得你偷懒。
青冈木打孔工艺也有很大的讲究。不能靠机器打孔点中银耳,长出来的银耳就会很紧凑疙瘩,如果靠人工敲打出孔长出来的银耳散花会非常的漂亮,熬至银耳羹的时候也特别的糯,更容易出胶。所以银耳种植打孔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体力活,每次都要机器先钻孔以后人工凿孔,一个个孔敲下来都大汗淋漓了,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银耳入堂后需要耳农大量的付出和精心管理,温度高,要遮阴,湿度低,要浇水,要注意通风。耳农就是如此婴儿般呵护的守护着银耳生长的120个日日夜夜。
采摘回来的银耳全部都要靠人工一朵朵修剪,剪少了,口感差,剪多了,损耗大,所以每一朵都要精雕细琢,把握刚刚好,方能呈现出最好品质。
银耳娇气容不得你想改变,必须严格遵循着“育种、砍伐、截段、搬运,架晒、打孔、接种、发菌、建堂、进堂、管理、采耳、修剪、清洗、烘烤”等15道工序。与大山相伴,将通江银耳的好口碑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