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根本。山东省青岛市把开展农民培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有力抓手,整合系统资源,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打造农民培训直通车,全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激发了农民投入乡村振兴的巨大创造力和潜力。全市2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在乡村阔野里大显身手,推动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线下+线上”培训方式灵活便捷
今年以来,青岛市积极应对疫情,转变工作思路,大力推行线上培训模式,通过“云指导”“云培训”“云服务”等方式,打通了生产、需求、销售、技术等各自为战的信息孤岛,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农业专家的贴心服务,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众所周知,优质农资是农民的福音,而伪劣农资却是农民的噩梦。今天,就如何识别假劣农资,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中心‘农民培训云直播’栏目邀请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专家位绍文为大家做专业解读。”日前,青岛市农技专家正在进行一场直播授课,准时开启了青岛市“农民培训云直播”首秀。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农技专家团、土专家、田秀才等为基础,市教育中心优选组建接地气儿“农民培训云直播”讲师团,充分发挥线上直播平台优势,全力供给优质线上培训资源,做大做强线上农民培训品牌,既办好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培训,也把课堂搬上电视、搬进网络、搬到直播间,推进“农民培训云直播”常态化制度化。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301个、受众农民达10.4万人次。
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
围绕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等开发建设优质培训资源,满足农民朋友的多元化需求。青岛绿色硅谷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注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基地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技能提升为目标,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和“互动式、参与式、重实训”的培训模式,实现产业周期全程覆盖。培训中心结合产业发展需要以及学员生产经营实际,开设蔬菜、蓝莓、茶叶、果树等专业班,实施模块化教学、分段式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教师深入田间走访,加强技术指导,开展跟踪服务,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微信群、QQ群,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实现基地基层联动、线上线下互补、培训服务一体的格局。
青岛市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发高素质农民培训要素活力,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分为“教育培训”“认定服务”“扶持服务”和“青岛市优秀新型职业农民遴选”4个事项列入市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不断提升农民培育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26处,农民田间学校240处。
培育“领头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种什么,怎么种,过去靠‘老把式’,如今要靠高素质农民。”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示范站站长徐少丽说。近年来,青岛市注重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带动能力,通过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以大户带小户。帮助“新农人”补上技术技能短板,促进就近就地务农就业。
徐少丽和婆婆刘瑞红一起成立的青岛瑞红婆媳家庭农场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通过水肥一体化和种养结合技术种植红薯成效显著,红薯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平均每亩地产量比普通种植户提高了3000~4000斤,商品出薯量在85%以上,提高了种植收入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养殖污染。今年,农场成立了自己的农业技术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农业托管公司,为广大种植农户送去技术、管理、农产品经营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销售模式,“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徐少丽说,“今年我们托管了青岛西海岸藏马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150亩红薯种植基地,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效果,预计明年将增加托管面积至500亩。”
今年,青岛市计划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培育带头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3700余人、让高素质农民引领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快速成长,以新技术、新服务、新渠道带动小农户共享收益,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