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被誉为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为期十年的长江“禁渔令”开始实施。
日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进一步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作出布置。中国网《农业观察》梳理长江实施禁渔的原因、措施和渔民安置,解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有力举措。
禁渔刻不容缓 切忌竭泽而渔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24种,长江特有鱼类177种,是鱼类基因的宝库和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为保护这些珍稀物种资源,我国先后在长江流域建立了332处水生生物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是长江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稳定繁衍的根据地和大本营。
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现在的长江“渔业”岌岌可危。据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介绍,如今长江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资源量已大幅萎缩,捕获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产卵量从最高1200亿尾降至最低不足10亿尾。
为什么禁渔期要十年之久,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繁殖成长通常需要四年。禁渔期设置十年,才可以让它们繁衍两三代,这样数量才可以恢复。而且水生生物恢复的也比较慢,特别是某些藻类植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恢复的。此前长江也设置过禁渔期,但是比较短,只有三个月。而三个月长得鱼还不够三天捕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直接设置长达十年的禁渔期。
打好长江禁捕退捕硬仗
长江禁捕退捕是一场硬仗,需抓住关键环节,抓好重点工作,按期保质去完成。根据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大型通江湖泊除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其他重点水域四种情况,分类分阶段推进禁捕工作。
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
——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大型通江湖泊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其他重点水域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禁捕范围和时间。
禁捕执法如何开展?
多措施保障退捕渔民保障
渔民退捕上岸后怎么办?用心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多措并举拓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渠道,积极探索做好退捕渔民社会保障、搬迁安置等工作。
做好退捕渔民临时生活补助、社会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主要由各地结合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解决,采取资金补助、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社会保障等多种措施。
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采取一次性补助与过渡期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禁捕办法给予适当支持。
此外,多部门开展退捕渔船渔民信息建档立卡工作“回头看”,做好补助对象资格和条件核实等工作,做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全面实施长江流域禁渔,是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内容,对维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本期责编:王静
制图:姚宇琛
栏目定位: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问题。针对当下农业领域的重要政策以及热点话题,中国网《农业观察》栏目通过国际视野、专家视角为您深度解析,挖掘产业机遇,与世界共享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