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江西新余市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见闻

发布时间:2020-06-30 09:05:19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文洪瑛 徐洪清 刘进法 | 责任编辑:王静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江西省新余高新区的江西中田现代农业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只见干净、整洁的6层式栽培床上铺了一层用秸秆制成的基料,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洁白如雪的双孢菇。这是江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总投资8亿元,建成年产8.35万吨双孢菇生产基地。目前一期28个菇房已投入运营,年生产双孢菇1万吨,年消纳秸秆3万吨。

这是新余市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余市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凸显,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生态振兴。

农村生活垃圾用于发电

在江西新余珠珊镇板桥村附近,矗立着新余生活垃圾发电厂,一辆辆满载城乡生活垃圾的封闭式垃圾运输车驶入厂区,将垃圾倒入垃圾池内,进行焚烧发电。

据了解,新余生活垃圾发电厂是江西省第二家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发电厂,也是全国首个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工程。整个项目投资2.8亿元,2014年6月开工,2015年11月正式并网发电。该厂日处理生活垃圾600余吨,能满足新余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年发电量6800万度,相当于约4万户居民一年用电量,可节约标准煤2.2万吨,年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216吨、二氧化硫排放345.6吨。

“农村生活垃圾用于发电,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向何处去的困惑。”新余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建军介绍,“正因为有了生活垃圾发电厂,几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村组保洁收集、乡镇清运压缩、县区二次转运、市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村组按每50户左右配备一名保洁员,负责村组日常保洁和垃圾收集;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收运垃圾并进行打包压缩处理;县区配齐垃圾运输车辆,及时将生活垃圾运至市垃圾发电厂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市垃圾发电厂日焚烧处理农村生活垃圾200吨左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秸秆综合利用崛起新兴产业

秸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同时也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以前,秸秆大部分被烧掉,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资源,国家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后,如何利用秸秆成为令当地政府头疼的问题。

新余市每年产生秸秆60余万吨,这么多秸秆如何处理?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钟自根介绍,“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民生工程,对于环境保护、产业链延长、农民增收致富功不可没。为此,新余加大了三个力度,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江西中田、新余蘑坊菌业、新余欣欣荣、江西供销惠农、新余洪泰肉牛、江西正合6家大型秸秆利用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市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引导资金,鼓励县区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让秸秆综合利用的‘含金量’更高。”新余市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用好用足扶持政策,让废弃秸秆真正变成老百姓的“黄金棒”。

在美丽的百丈峰有一家双孢菇生产企业——新余市蘑坊菌业有限公司。食用菌培养需要大量秸秆做基料,公司负责人廖金牯一直为收秸秆发愁。他说,“在南方丘陵地带,水稻秸秆收集比较困难,收集成本高,公司一直从外省调运小麦秸秆,每吨700多元,贵得很。”企业要发展,基料问题要解决,怎么办?最近,廖金牯利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补助资金,从国外引进了10台秸秆收割打捆一体机,不仅可以收割水稻,还可打成捆,大大提高了秸秆收集效率。对于廖金牯来说,这一捆捆秸秆就是“金元宝”。

实现秸秆华丽变身的远不止这些。在罗坊镇竹山村,有一家利用秸秆生产造纸纤维的企业——江西省供销惠农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有1座标准化秸秆仓储中心和1条造纸纤维丝生产线。该公司负责人江浪向记者介绍,公司通过机械化方式将秸秆加工成纤维丝,年可处理秸秆2万吨,年产纤维丝1.4万吨。公司将陆续在新余市建设5条相同规模的生产线,年处理秸秆10万吨,预计可为新余市解决约30万亩耕地的秸秆利用。

蚯蚓养殖串起生态致富链

位于珠珊镇的罗小清养殖场,是个年出栏200头肉牛的养殖基地,可每天要处理肉牛排出的两吨粪污,成了养殖场负责人罗小清的烦心事。这个烦心事让新余市龙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给解决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位于仙女湖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探个究竟。

跟着企业负责人卢扣龙,来到公司设施葡萄种植基地。只见葡萄大棚里温暖如春,葡萄架下有一垄垄泥土,卢扣龙扒开一处泥土的表面,从下边挖出一团不停蠕动的蚯蚓。卢扣龙说,这些泥土是将牛粪、猪粪发酵后混合,里面养的是“大平2号”蚯蚓。农村的畜禽粪便、污泥、餐厨垃圾都可以养殖蚯蚓,蚯蚓消化后的粪便又成了很好的有机肥,当地农户抢着要。

“就效益来讲,也是十分可观的。”卢扣龙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他说,大棚在种植葡萄的间隙养殖蚯蚓,1亩地年产蚯蚓3吨-4吨,净利润有6万元左右,是一般养殖的10倍。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原料,通过加工后有机肥一吨可卖到1260元。去年公司就生产销售了3000吨,今年销售5000吨不是问题。使用蚯蚓有机肥的葡萄口感好,每斤卖到20元,每亩葡萄可以卖到3万-4万元,利润高得很。

目前,公司已与3个贫困村合作,公司提供种源和技术,贫困户养殖后蚯蚓和蚯蚓粪由公司统一收购,实现利益最大化。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4995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4995

广告合作:0086-10-88824995